玄关穴在哪里

玄关穴在两眉之间略下,十四经络里面没有玄关穴,两眉之间的玄关穴是经外奇穴。

穴道是人类及动物共有的电位最高的皮下电场区,是神经主干和神经末梢经过的地方,是人类和动物身体中电势能最高的地方,这部分破坏或者坏死,以及外力破坏及阻碍,都会引起麻、胀、痒、痛、酸等症状。

甚至会产生组织、器官、循环和心脑不适、还可导致残疾、衰竭、窒息及死亡等症,穴道是活体中重要的电场,也是与大脑密切联系场所。人体总计穴位有720个,医用402个,其中要害穴位有108个,有活穴和死穴之分,不致死的穴为72个,致命为36个。

穴位的相关信息

有人从穴位的电学特性去探讨,发现皮肤上的某些地方存在导电量特别高的“良导点”,它们的位置与穴位的位置相吻合。但后来又发现,全身穴位总面积不过体表的万分之四,而电阻部位却多得多。后来人们又用最弱电流刺激肌肉,凡是能使肌肉产生最大收缩效果的地方就叫运动点。

经对照发现,运动点与穴位的分布几乎一致。但运动点的机制是什么,还不太了解。又有人研究了穴位与神经的关系,发现几乎所有的穴位都与神经相关联。某一穴位与某一脏器的神经往往同属于一个脊髓节段。在胚胎发育时期,皮肤与神经是同源的。

神经中枢存在着各皮肤区域与脏器的投射点。但是相反意见认为,非穴位区域下也都有神经分布,它们在组织学上并没有差别。还有人发现穴位与血管、淋巴管关系密切,穴位处的皮肤温度比别的地方要高一些,可能正是因为这一系列的复杂关系形成了穴位的奥妙。

人体全部穴位图

人体穴道胸部腹部穴位图 天突 璇玑 华盖 紫宫 玉堂 膻中 中庭 鸠尾 巨阙 上脘 中脘 建里 下脘 水分 神阙 阴交 气海 石门 关元 中极 曲骨 会阴 横骨 大赫 气穴 四满 中注 肓俞 商曲 石关 阴都 腹通谷 幽门 步廊 神封 灵墟 神藏 或中 俞府 缺盆 气户 库房 屋翳 赝窗 乳中 乳根 不容 承满 梁门 关门 太乙 滑肉门 天枢 外陵 大巨 水道 归来 气冲 髀关 足五里 阴廉 急脉 冲门 府舍 腹结 大横 腹哀 日月 期门 天池 食窦 天溪 胸乡 周荣 中府 云门穴道位于“经络”——能量的通路上。而人体中,五脏六腑“正经”的经络有12条(实际上,左右对称共有24条)。另外,身体正面中央有“任脉”,身体背面中央有“督脉”,各有一条特殊经络,纵贯全身。这14条经络上所排列着的人体穴道,称为“正穴”,全部共有365处。 仅仅如此,便是个相当可观的数目了,更何况其他的地方也有穴道。经络以外的人体穴道,称为“正穴”,后来又陆续发现了“新穴”,这些穴道若全包括,人体穴道的总数远超过1000个。头部穴位(正面):头维穴、发际穴、阳白穴、印堂穴、攒竹穴、晴明穴、承泣穴、四白穴、迎香穴、水沟穴、瞳子髎穴。头部穴位(背面):百会穴、后顶穴、风府穴、哑门穴、完骨穴、风池穴、天柱穴。头部穴位(侧面):太阳穴、下关穴、客主穴、耳门穴、听宫穴、翳风穴、颊车穴、大迎穴、人迎穴。腹部胸部穴位:天突穴、膻中穴、鸠尾穴、巨阙穴、中脘穴、水分穴、气海穴、关元穴、中极穴、气舍穴、俞府穴、或中穴、期门穴、日月穴、天枢穴、气穴、大巨穴、大赫穴。人体背部穴位:大椎穴、陶道穴、身柱穴、神道穴、至阳穴、脊中穴、治喘穴、肩井穴、曲垣穴、天宗穴、命门穴、腰俞穴、腰阳关穴、上仙点穴、六华灸穴、风门穴、肺俞穴、心俞穴、膈俞穴、肝俞穴、膏肓穴、志室穴、肩外俞穴、厥阴俞穴、三焦俞穴、大肠俞穴、关元俞穴、小肠俞穴、膀胱俞穴。人体上肢穴位:内关穴、外关穴、曲池穴、尺泽穴、治痒穴、孔最穴、列缺穴、阳池穴、神门穴、合谷穴、中渚穴、少冲穴、落枕穴、指间穴、太渊穴、口内穴、胃肠穴、手三里穴。人体下肢穴位:膝眼穴、梁丘穴、复溜穴、阴谷穴、血海穴、承山穴、解溪穴、委中穴、足三里穴、阳陵泉穴、阴陵泉穴、三阴交穴、百里穴。人体足部穴位:涌泉穴、大敦穴、太冲穴、太白穴、太溪穴、申脉穴、丘墟穴、昆仑穴、足临穴、行间穴、里内庭穴、下痢穴、高血压点穴、第二厉兑穴、第三厉兑穴、阿基里斯腱穴

经络穴位图解(灸大夫经络图解)-风君小屋帮我吧

求:人体经络穴位图

人体的主要系统有哪些?

答:人体的主要系统有免疫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骨肌系统、外皮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以及眼睛。在这些系统的共同作用下,人体才能进行日常的活动。如果没有这些系统,即便是一个看来极为简单的动作都无法完成。均衡的营养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够确保这些系统的正常运作,维持身体健康。

人体的经络系统在哪里?

经络藏象学说是成书于约2500年前的祖国医学经典 理论文献《黄帝内经》的理论核心。几千年来,它有效 地指导着中医、针灸、按摩各科的临床实践,为我国 古人和今人解除疾病痛苦起了重要的作用,它是我们中 华民族对世界医学的一项重大贡献。

一、经络是什么?

据古代典籍记载,所谓经络,乃行血气、营阴阳、调虚 实、应天道、决死生、处百病不可不通者也。这就是说,我国 古人发现和概括的经络学说,指的是人体的调节、控制、传输 等系统,是经脉与络脉、经筋与皮部的总称。而“经脉者,伏 行于分肉之间,深而不见,其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

正是在这种理论指导下,几千年来,中医、针灸、按摩等 各种的大量临床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沿十四经脉 (十二正经加上任脉、督脉)及各穴位施加物理刺激(砭石、 推拿、针灸、刮痧、电脉冲、激光、微波、毫米波、次声等 等),能对脏腑全身的疾病有效地发挥治疗作用。在现代人身 上针刺能出现感传沿经传导,当达到患病部位时,往往症状立 即消失或减弱。类似的病例屡见不鲜。

尽管如此,然而当人们采用现代生物医学的方法对人体加 以解剖后,即使是用高倍率的显微镜(包括使用数十万倍的电 子显微镜),在古典经络十二条循行线或经穴位置,从表皮到 深部组织进行广泛搜索,在细胞水平上都没有见到有异于周围 组织的“经络管状结构”,只发现沿经有散在性的细胞特异性 质。也有人从现代生物医学已知的神经、血液、体液等系统及 其功能方面开展研究,其结果也不能圆满地解释所有的经络现 象和经络学说的主体内涵——十四经络循行线及其相关的脏腑 联系途径。这就使人产生了怀疑:

二、人体存在经络系统吗?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

早在两干多年前,我国就有了经终走行线路的记载。1972 -74年从长沙马王堆汉墓三号墓(约公元前200年)中出土的 医书就是证明。其后在考古中还相继发掘出了竹简和经络木 人。更有意义的是,新中国成立后,40多年的经络研究表明, 针刺经穴“得气”(或练气功“入静”)后,在一些人身上可 以激发出一种纵行沿经络线循行传导的感觉,其传导速度远低 于神经电冲动的传导速度,且可以通过局部机械压迫的手法予 以阻滞。现代人称这种现象为“循经感传”。经70年代对20多 万人的观察,发现有大约五分之一的人群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 “循经感传”现象,感传路线大体与古人描绘的十四经脉走向 一致。

不仅如此,还发现了用肉眼可以直接观察到的“经络可见 现象”,即在某些经络敏感人或先天、后天皮肤病患者的身 上,发现有沿经线出现的皮肤性状变异,竟然也与十四经脉的 走行基本一致。尽管目前国内外只报道了数百例典型或非典型 的病例,但这类小概率事件已经足以证实古人所描述的经络是 不容回避的客观存在。

除此之外,国内不少学者还开展了以客观检测为中心的现 代经络物理研究,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结果。

(1)电特性检测显示:经络循行线与经穴表面有别于周 围表面组织,呈低阻抗特性与非线性低击穿阈值特性;

(2) 声检测显示:超低频振动波具有沿经络循行线传导的特性;

(3)光检测显示:沿经线与穴位形成串珠冷光放射和高压高 频电磁场下辉光放电;

(4)温度检测显示:针刺经穴“得 气”后,红外热象图呈现沿经线方向增温,且同时伴有两测扩 散,形成逐渐增宽的沿经升温带;

(5)同位素示踪显示:法 国学者用锡99同位素注射十二经脉穴位后,同位素沿古典经络 循行线迁移各达30厘米以上。我国学者用同样方法重复证实, 同位素沿经迁移最远者达1米以上。而且实验还证明,同位素 示踪迁移的轨迹既非神经干走向,亦非血管内扩散,而且与淋 巴系统无关,其轨迹与古典经络循行线基本吻合;

(6)磁特性检测方面:1991年我国首先采用低温超导量子干涉仪在零磁 空间内初步观察到针刺穴位前后,人体经络穴位的磁通量出现 变化,并成功地记录了针刺前后相应的脑磁图、心磁图的变 化,得到了一批可靠的数据;……

这些研究结果都不同程度地证实了经络系统确实存在,可 是解剖人体时又没有发现具体面经络的组织结构,那么。

三、人体的经络系统在哪里呢?

1975年,美国哈佛大学数学系教授曼德勃罗特(B. B. Mandelbrot)为了更好地研究自然界中非线性过程中的内在随 机性所具有的特殊规律性,揭示隐藏在这些复杂现象背后的规律 及局部与整体之间的本质联系,提出了一种分形(Fractal)理 论。分形论与耗散结构论、混沌论被人们并称为本世纪70年代科 学上的三大理论,它揭示了非线性系统中有序与无序的统一,确 定性与随机性的统一,已被广泛应用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许 多领域。

现代生物医学认为,细胞是表现生命现象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单位。由许多相似的细胞和细胞间质,组成了各有一定的形态结 构和生理功能的“组织”;而由多种组织组成了能行使一定功能 的器官;再由机体内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 官,就组成了不同的系统;这不同的系统如消化系统、呼吸系统、 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 生命个体。在这里,细胞成了最基本的“生命之砖”。

但是现代分形理论提示我们:任何形式的组织结构都不可 能全团占据三维空间,总有一个分数维的空间作为间隙维存 在。依据这种理论,人体的结构也不能例外。可以这样设想, 构成人体的万亿个细胞之间存在着间隙,这些间隙彼此互相联 通,在人体内形成了一个贯通全身的间隙维网络,而在间隙维 中,无疑应以有序流动着的体液来填充,但体液并非仅仅是间 隙中流动的填充物。这方面的最新研究取得了一些初步结果。

(1)武汉大学一实验室发现针刺穴位时,有液晶性质的 纳米级颗粒在间隙体液中有序排列;

(2)美国奥克兰大学一 实验室发现人体体液中有10倍于红细胞数量的纳米级非蛋白质 生命小体在间隙体液中做自主运动;

(3)复旦大学、天津中 医学院的实验室分别发现针刺穴位处体液中恰是人体“第二信 使”钙离子的富集区;

(4)南通医学院一实验室发现穴位药 物注射所显示的低量优效特性竟与体液中的血药浓度无关;

(5)北京医科大学一实验室证实细胞间隙通讯具有沿经脉传 导的特性;

(6)中国中医研究院一实验室发现并证实,沿经 脉同位素优势扩散线、低电击穿阂值线、低声阻线,竟是同一 条体液低流阻间隙通道;……

上述这些结果虽然是初步的,但却有理由使人相信,在人 体的分数维间隙空间中,很可能存在着与生命息息相关的物 质、能量、信息生动地进行着的有序的活动,而这种活动,正 是中医所论的“决死生、处百病”的经络系统——十四经脉的 所在。只是它超出了组织解剖学的视野而未被观察到,或者是 在解剖刀将生命休切割成标本时,被破坏殆尽了。

从以上介绍可以看出,人体的经络系统究竟在哪里,还是 个需要加大力度进行深入研究的课题。笔者认为,中医要实现 自身理论的现代化,必须重组研究队伍,再建知识结构,冲破 认识障碍,在经络实质的研究方面,我们既不能拘泥于古籍的 叙说依旧“含混”下去,更不能受“解剖镜下见者为真,不见 为伪”的束缚,在认识人类自身的过程中,应当从细胞水平向 更微观(分子、原子、粒子)和宏观(系统论、场论)两个方 向发展,紧紧握住现代物理学、系统科学、信息科学向中医伸 出的热情之手,毅然决然地把中医理论研究直接推向现代科学 的前沿。我们深信,如果这种跨越大学科之间的协同合作得以 实现,必将为21世纪的生命科学带来再度辉煌。

怎么刮痧背部图解

怎么刮痧背部图解

怎么刮痧背部图解。中国传统养生方式中有一项是刮痧,最近比较流行的是后背刮痧,那么有些朋友想在家自己刮痧,但是不会手法,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怎么刮痧背部图解吧。

怎么刮痧背部图解1

后背刮痧时一般需从上向下刮,拔罐的部位关键包含之后正中心线的督脉,及其背部两边的膀胱经和正中心线两边的夹脊穴,后背刮痧时幅度不必很大,但频率需要快一些,能够补虚泻实,拔罐时直至皮肤泛红发热就可以换另一个位置。

刮背部的督脉,从大椎穴刚开始一直刮到长强穴正中间不必间断。膀胱经坐落于督脉两边各3寸处,夹攻穴坐落于椎间盘横突两边旁开0、5寸处,选准经脉精准定位,拔罐实际效果会更为显著。

1后背刮痧技巧一

刮督脉和足太阳光膀胱经及夹脊穴,从大椎穴刮至长强。督脉坐落于后正中心线;足太阳光膀胱经坐落于后正中心线旁开1、5寸和3寸处;夹脊穴坐落于第1腰椎至第5椎间盘横突下两边,后征中心线旁开0、5时。

2后背刮痧技巧二

先刮背部中间的督脉,再刮两边的膀胱经和夹脊穴;肩膀需从颈部各自向两边肩峰处刮拭。可先对督脉及两边膀胱经周边的比较敏感压疼点选用部分按揉法,再从上到下刮拭穴区域内的经络。

3背部刮痧的好处

缓解疼痛

背部刮痧能够调整肌肉收缩和焦虑不安,使组织间工作压力获得调整,以推动刮拭组织周边血液循环系统,提升组织总流量,进而具有活血化淤,缓解疼痛的功效。

经络疏通

背部刮痧能够经络疏通,清除疼痛症状,减轻肌肉紧张,人体痛感和不适感显著消退,有益于疾病修补。

排出来内毒素

拔罐全过程中,部分组织高宽比血肿,血管神经遭受刺激性,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循环系统,血循环加速,身体废弃物,内毒素能迅速排出来身体之外,血液获得清洁,全身抵抗能力也会提高。

医治疾患

背部刮痧能够医治全身五脏六腑的症状。如刮拭心俞可医治心脏病症,包含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刮拭肺俞穴可医治肺部病症,如支气管哮喘,肺气肿,咳嗽等。

怎么刮痧背部图解2

后背刮痧手法一

刮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及夹脊穴,从大椎刮至长强。督脉位于后正中线;足太阳膀胱经位于后正中线旁开1、5寸和3寸处;夹脊穴位于第1胸椎至第5腰椎棘突下两侧,后征中线旁开0、5时。

后背刮痧手法二

先刮后背正中的督脉,再刮两侧的膀胱经和夹脊穴;肩部应从颈部分别向两侧肩峰处刮拭。可先对督脉及两侧膀胱经附近的敏感压痛点采用局部按揉法,再从上向下刮拭穴区内的经脉。

后背刮痧的好处

缓解疼痛

背部刮痧可以调节肌肉收缩和紧张,使组织间压力得到调节,以促进刮拭组织周围血液循环,增加组织流量,从而起到活血化瘀,缓解疼痛的作用。

疏通经络

背部刮痧可以疏通经络,消除疼痛病症,缓解肌肉紧张,身体疼痛感和压迫感明显消失,有利于病灶修复。

排出毒素

刮痧过程中,局部组织高度充血,血管神经受到刺激,血管扩张,血液循环,淋巴循环加快,体内废物,毒素能快速排出体外,血液得到净化,全身抵抗力也会增强。

治疗疾病

背部刮痧可以治疗全身五脏六腑的病症。如刮拭心俞可治疗心脏疾病,包括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刮拭肺俞可治疗肺脏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肺气肿,咳嗽等。

后背刮痧注意事项

1,背部由上向下刮拭。一般先刮后背正中线的督脉,再刮两侧的膀胱经脉和夹脊穴。

2,背部正中线刮拭时手法应轻柔,用补法,不可用肋过大,以免伤及脊椎。

3,可用刮板棱角点按棘突之间,背部两侧可视受术者体质、病情选用泻刮或平补平泻的手法,用力均匀,尽量拉长刮拭,中间不要停顿。

头部线路

头部两侧

从两侧的太阳穴开始,往风池穴、头维穴、颔厌穴方向进行刮拭。

头顶

从百会穴开始刮拭,一直到卤会穴、前顶穴、通天穴、上星穴,一直到临泣穴为止。

后脑勺

从百会穴开始刮拭,一直到后顶穴、脑户穴、风府穴、哑门穴,然后打至,就完成了后脑勺的刮痧。

整个头部

从百会穴开始,以放射状像头发发际线进行刮拭,经过整个头部的穴位,对脑部的.语言区、运动区、感觉区,进行全方位的刮痧和刺激。

功效:头部刮痧能有效改善头部血液循环,疏通全身阳气,调整,增强神经系统功能,改善大脑供血,从而起到预防和治疗脑栓塞,脑血管意外后遗症,神经衰弱,头痛,高血压,眩晕,记忆力减退,头发早白,感冒,脱发等症,同时还有消除疲劳,乌发美发,减轻压力等作用。

面部刮痧

刮拭前额部

从前额正中线分开,经鱼腰穴、丝竹空穴朝两侧刮拭。

刮拭两颧部

由内侧经承泣穴、四白穴、下关穴、听宫穴、耳门穴等顺序刮拭。

刮拭下颌部

以承浆穴为中心,经地仓穴、大迎穴、颊车穴等进行刮拭。

建议:面部出痧影响美观,手法要轻柔,以不出痧为度,面部不需涂抹活血剂,通常用补法,忌用重力大面积刮拭。方向由内向外按肌肉走向刮拭。每天1次。

胸部刮痧

刮拭胸部正中线

从天突穴经膻中穴向下刮至鸠尾穴。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拭。

刮拭胸部两侧

从正中线由内向外刮,先左后右,用刮板整个边缘由内向外沿肋骨走向刮拭。中府穴处宜用刮板角部从上向下刮拭。

建议:刮拭胸部正中线用力要轻柔,不可用力过大,宜用平补平泻法。用刮板棱角沿胁间隙刮拭。乳头处禁刮。

怎么刮痧背部图解3

背部刮痧的方法

背部刮痧通常由上向下刮拭。一般先刮后背正中线的督脉,再刮两侧的膀胱经和夹脊穴。肩部应从颈部分别向两侧肩峰处刮拭。用全息刮痧方法时,先对穴区内督脉及两侧膀胱经附近的敏感压痛点采用局部按揉法,再从上向下刮拭穴区内的经脉。

1、先刮督脉:用方形刮痧板的一角,板身与皮肤倾斜45度,由上至下(大椎~骶骨)刮拭督脉,每个动作重复5~8次,直至出痧。

2、用刮痧板的角面分别刮拭与督脉紧邻的华佗夹脊穴所在的经络。

3、用方形刮痧板的一角刮双侧肩胛缝,刮痧板紧贴皮肤,力度均衡渗透。

4、刮膀胱经:先刮外膀胱经,后刮内膀胱经(内膀胱经在脊椎两侧各旁开1、5寸的位置,外膀胱经在脊椎两侧各旁开3寸的位置)。

5、向下斜刮肋骨缝:刮五条至六条肋缝即可(不可刮在肋骨上),以督脉为刮拭起点,刮至肋骨下为止。

每条刮拭部位都不要可以追求出痧,以所刮拭部位汗毛孔张开为宜。在背部的刮痧过程中,由于背部是人体比较大的反射区,所以在刮痧过的局部会出现痧斑黑紫的现象,这可能就是对应的脏腑功能、经络出现了问题。

背部刮痧的注意事项

纵使背部刮痧油如此多的好处,但在背部刮痧后也要注意一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背部刮痧的注意事项吧!

背部刮痧时应避风和注意保暖

治疗刮痧时应避风,注意保暖。室温较低时应尽量减少暴露部位,夏季高温时不可在电扇处或有对流风处刮痧。因刮痧时皮肤汗孔开泄,如遇风寒之邪,邪气可通过开泄的毛孔直接人里,不但影响刮痧的疗效,还会因感受风寒引发新的疾病。

背部刮痧后饮热水一杯

刮痧过程中会使汗水排泄,邪气外排,会消耗部分体内的津液,刮痧后饮热水一杯,不但可以补充消耗部分,还能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代谢产物的排出。

背部刮痧后洗浴的时间

刮痧治疗后,为避免风寒之邪侵袭,须侍皮肤毛孔闭合恢复原状后,方可洗浴,一般约3小时左右。但在洗浴过程中,水渍未干时,可以刮痧。因洗浴时毛孔微微开泄,此时刮痧用时少,效果显著,但应注意保暖。

背部刮痧后不宜在原处补刮

前一次刮痧部位的痧斑未退之前,不宜在原处进行再次刮试出痧。再次刮痧时间需间隔3-6天,以皮肤上痧退为标准,平时可以补刮,以加强退痧的作用。

背部刮痧排毒后饮食调理

刮痧期间,饮食一定要清淡,避免过多食用油腻厚重的食物,还要针对性地调理脏腑营养。

《经络穴位按摩速查全书典藏版》pdf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经络穴位按摩速查全书》(陈飞松)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提取码: rw7f

书名:经络穴位按摩速查全书

作者:陈飞松

出版社: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4-5-1

页数:376

内容简介:

通经络健康延年,指压穴位百病尽消!一本畅销100万册的经络穴位速查图解,上市5年,累计千万读者口碑推荐。本书独创4种文字速查+3种图解速查,七法速用,让你3秒精准取穴,1分钟学会对症按摩:

速查1:命名:浅显文字详解穴位名称由来,让你了然于心。

速查2:祛病疗疾:完整收录该穴主治疾病,一书通用大小病。

速查3:部位:深入剖析该穴在人体部位,一指到位绝不出错。

速查4:配伍治病:选对穴位治对症,真正实效有用的“穴位处方”。

图解1 :快速取穴:全新国际标准取穴,形象直观,一看就明白。

图解2:取穴技巧:医学专家不传的取穴技巧,三秒轻松到位。

图解3:自我按摩:怎么按,按多久,一步到位如此轻松。

作者简介:

陈飞松,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保 健 专 家。1993 年获卫生部(现国家卫计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总后卫生部评选的“全国首届百名中青年医药科技之星”称号。1997 年获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全国优秀中西医结合青年骨干”。现为北京亚健康防治协会会长、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考试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兼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委员、北京医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抗癌协会理事。一直担任《中国临床医生》《北京中医》等期刊编委。

赵鹏,医学硕士、生物学博士、训练学博士后。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所康复中心研究员、国家举重队奥运会科研负责人,领导运动保障与营养恢复研究相关课题 10 余项,曾经荣获“2008 年北京奥运会突出贡献个人”“十一五中国健康管理十大新闻人物”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