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战争新闻(简短一些,最近的)

叙利亚战争升级大战一触即发

2018-04-15 10:06

央视网消息:随着近期叙利亚“化武袭击”问题的日渐发酵,美国是否会对叙利亚动武成为了热门舆论话题。关于是否对叙利亚动用武力的问题方面,美国与俄罗斯的分歧巨大。目前美军已经派出大批海空力量前往中东,沙特等国也纷纷表示将配合美军行动,必要时将会开放机场,甚至直接派出兵力参战。俄罗斯表示,如果叙利亚遭到美国攻击将不会“袖手旁观”,甚至发出了“必要时会使用核武器”的威胁。目前叙利亚当地的形势日趋紧张,美俄两国均已进入对峙状态。此次叙利亚“化武危机”何去何从,后果难以预料。

国际新闻最新消息战争(国际新闻最新消息战争新闻简讯稿件)-风君小屋帮我吧

最近发生的国际战争性事件有哪些

12月4日上午,北约28个成员国的外长和其他16个在阿富汗驻兵的非北约国家外长在布鲁塞尔北约总部举行会议,重点讨论向北约在阿富汗的行动提供支援问题。北约秘书长拉斯穆森在会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说,与会各方表达了对北约在阿富汗行动的支持,至少25个国家承诺将在2010年向阿富汗增派总共大约7000名士兵。 11月30日德国慕尼黑地方法院开庭审理89岁的纳粹嫌犯代姆扬尤克,这将是当今世界审理的最后纳粹大案之一。代姆扬尤克是乌克兰人,1942年春被纳粹德军俘虏,不久加入德国党卫军。慕尼黑检察院指控他在1943年担任波兰索比布尔纳粹集中营看守期间,参与杀害了2万多名犹太人。据报道,此案还有至少35位“附带起诉人”,其中的19人受邀出庭作证。这35人都有亲人在上述集中营遇害。 11月27日晚,从莫斯科开往圣彼得堡的“涅夫斯基”特快列车在途中发生脱轨事故。据俄罗斯总检察院公布的最新消息,事故共造成至少26人死亡,70人受伤,另有18人生死未卜。由于事故现场发现一个直径1.5米的弹坑和一些爆炸装置残片,俄官方认为不排除恐怖袭击的可能。 美国白宫11月25日证实,奥巴马将于12月1日晚发表电视讲话,宣布对阿战略调整方案,其中包括对阿富汗增兵的数量。美国总统奥巴马11月23日晚就阿富汗战略调整方案问题与其国家安全团队再次举行闭门会议。白宫发言人吉布斯会后表示,奥巴马已经掌握了“做出决定所需要的信息”。

麻烦采纳,谢谢!

关于最近战争的新闻

8月31日,伊朗总统内贾德在一次群众集会上发言。

“伊朗核问题的最后期限到了”, 8月31日,美国的天还没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就迫不及待地作出了这样的预告。世界也关注着联合国在最近几年里设下的这个最著名的最后期限。 8月30日,美国驻联合国大使博尔顿给伊朗下了精确到分钟的最后通牒——德黑兰当地时间周五凌晨零点零1分,也就是纽约时间周四下午3时31分(北京时间周五凌晨4点31分)。而伊朗的表现完全是要硬撞,其总统内贾德31日在一个群众集会上再次强硬表态:“在停止铀浓缩的问题上,伊朗寸步不让。我绝对不会在重压之下低头,伊朗人民,包括年轻的科学家们,在两手空空的情况下成功发展了自己的核技术,他们同样也能这样发展伊朗。”内贾德的这段话说得十分痛快,但现在的问题是,美国白宫的领导人会接受这个回答吗?他们能咽下这口气吗?

“伊朗寸步不让”

联合国的最后期限是设给伊朗的,但《环球时报》记者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丝毫没有感受到异样。这天不再像前几天那样阳光明媚,而是刮起了大风,天上的云彩也多了起来,不过大街上依然车水马龙,人们像以往一样忙碌。记者随便问了几个市民,发现他们都知道最后期限这回事儿,但都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而且态度与政府非常相似——“我们不会屈服于任何压力”。有个学生模样的年轻人告诉记者,制裁是把双刃剑,对伊朗有伤害,对美国也会有伤害,况且美国对伊朗已经制裁好多年了,再制裁也没什么太大的关系。也有个小商贩表示了担忧,他说,如果制裁更严了,老百姓的日子会越来越不好过。

倒是博尔顿那个精确到分钟的最后通牒让世人印象深刻,原来最计较这个最后期限的国家是美国。有媒体形容说,美国似乎左手握着秒表,右手握着制裁计划,随时“恭候”伊朗的答复。博尔顿表示,美国希望“8·31”大限一过就召集各国高级官员探讨制裁决议的具体措辞,争取在第一时间让伊朗戴上制裁这顶“紧箍咒”。

伊朗究竟会给世界怎样一份答卷呢?对此,各国媒体的猜测惊人地一致:伊朗一定会再次说“不”。CNN认为,在大限到来之前,伊朗丝毫没有表现出任何服软、合作的迹象。法新社报道题目是《在大限来临前,伊朗公然挑衅》,路透社则做出“伊朗可能面临制裁”的结论。

其实,伊朗总统内贾德的态度一直很清楚。8月29日,内贾德邀布什电视辩论的同时,公然质疑安理会解决伊朗核问题的权威地位。8月30日,内贾德表示:“制裁不可能让伊朗停止追求崇高的发展目标,要想解决问题只能通过谈判”。

“我们不会被伊朗人吓着”

对伊朗的表态,美国负责政治事务的副国务卿伯恩斯说得很直白:“我们不会被伊朗人吓着。”他下周将前往德国首都柏林,起草一份联合国安理会决议草案。《纽约时报》预测了对伊朗制裁的“三步走”方案:第一步,美国将联合其欧洲盟友对伊朗禁运与核能有关的所有设备和材料,并冻结伊朗在海外的资产;第二步,惩罚措施将扩展到禁止伊朗领导人和核研究人员对西方进行访问和旅行,并限制该国在全球金融市场的活动;第三步,布什政府要求欧洲金融机构终止对伊朗的贷款,据美国官员透露,已经有一些瑞士银行同意与美国合作。

不过,“三步走”方案的实施还存在不少潜在的波折。尽管美国很早就单方面对伊朗实行了出口限制,但欧洲不少国家始终没有切断对伊朗的技术出口,而且这些技术不少都是与民用核设施的发展相关的。尤其是俄罗斯,在帮助伊朗修建的布什尔民用核反应堆项目上有巨大的经济利益。美国专家称,“布什尔项目将使禁运核设施的制裁计划遭遇瓶颈。”

即使美俄可以找到化解分歧的办法,对伊朗的制裁决议最早也要等到9月中旬联合国大会审议才能通过。在这个汇聚各国首脑的大会上,布什将发表演讲,《纽约时报》分析认为。美国政府将利用这次大会向各方施压,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制裁“三步走”方案的命运。

在“8·31”大限将至之时,一份由国际原子能机构提供的伊朗核报告也引起了各方的重视。虽然这份报告内容保密,但其中涉及了伊朗铀浓缩进展现状并总结了伊朗核问题的整体进展,被外界视为一份颇有影响力的报告。这份报告究竟会如何影响联合国对伊朗的最终态度呢?媒体做出了截然不同的分析。美联社认为,由于这份报告指出伊朗继续铀浓缩,并拒绝原子能机构调查人员进入特定区域检查,可能导致安理会的制裁。但《纽约时报》却认为,报告不仅指出伊朗核活动进展缓慢,而且还说明伊朗目前提炼的铀纯度根本不够制造核武器,这很可能对制裁倾向产生阻碍。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星期四说,给伊朗的最后期限已过,但他不认为安理会会立即对伊朗实施制裁,“我需要和各方保持联系,看看他们打算怎么办。”

“美伊今年开战可能性很大”

制裁可能只是中东局势升级的第一步,危机会不会发展到动武的地步才真正为世界关心。8月30日,俄新社专门邀请了几十位著名专家和政治家讨论“美国进攻伊朗的前景”。俄罗斯全球化问题研究所专家东·苏里科夫认为,美国和伊朗之间的军事冲突不可避免,很可能就在今年爆发。

苏里科夫称,美国和伊朗国内都有一些势力对发动这场战争感兴趣,内贾德在爆发战争的情况下将能巩固自己的政权,从而成为伊朗有权威的统治者,内贾德可能还觊觎波斯湾地区首领地位,这里集中了世界大部分的石油天然气储量。美国以副总统切尼和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为代表的“鹰派”则可以在被战争挑起的爱国主义浪潮中,巩固共和党人的国内政治地位,还有利于巩固美国的“世界警察”地位。

苏里科夫认为,在美国对伊朗的石油基础设施进行攻击的情况下,不可避免地会造成世界石油价格“暴涨”,这将会削弱美国全球进程中的竞争对手——新兴大国中国和印度,这两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完全依靠能源高消耗的技术。苏里科夫称,美伊的军事冲突将以伊朗封锁霍尔木兹海峡开始,美国可能会放任伊朗完全封锁这个海峡,将使通过这个海峡的轮船停航9至12个月,这首先将引发印度和中国市场上的石油短缺,削弱这两个国家的经济增长。

俄罗斯宪法法院院长顾问弗拉基米尔·奥夫钦斯基认为,美国近几年兴起的“文明冲突”、“反伊斯兰法西斯主义战争”以至于“反恐战争”等观点和行动都是为进攻伊朗做准备。奥夫钦斯基认为,为了让中国等国家“臣服于美国膝下”,美国可能会对伊朗的石油命脉进行打击。不过,他还认为,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和中国领导人最近签署的石油协议大大降低了美伊交战的可能性,至少推迟了这场战争的开始。

伊朗为何敢与美国斗

西方媒体直接谈论发生战争的很少。英国《经济学家》杂志认为,伊朗敢虚张声势,是因为它意识到,美国在暴力的中东政治中陷得越深,美国就会变得越脆弱。本月早些时候,美国驻伊拉克大使称,伊朗支持伊拉克什叶派武装,可能与美国支持以色列并想终结伊朗的核野心有关。中东的混乱局势一直是伊朗利用的工具,而美国却很少承认这一点。

德国《世界报》认为,尽管美国官方并没有排除军事打击伊朗的可能性,但实际情况表明,美国采取军事行动有诸多的不利之处。南黎危机,伊拉克战争,使美国无法获得民众支持。最终担心的还是,这一地区的战争将会造成石油的价格飚升。这将给美国经济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所以,经济制裁伊朗是上策。

德国还有媒体认为,制裁措施很难在安理会获得通过,俄罗斯等国在伊朗拥有巨大的经济利益,不希望生硬地实施制裁。伊朗问题像伊拉克问题一样,已经造成了国际社会的分裂,国际社会陷入两难境地。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殷罡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伊朗不按照安理会的安排去做,而是有自己的时间表。伊朗的举动其实已经成功地分裂了安理会,使六国在制裁问题上无法很快达成一致,而这就达到了拖延时间的目的。

一位中国的中东专家认为,伊朗敢和美国斗,就是因为知道目前伊拉克局势牵扯了美国大部分精力,即使是核问题日趋紧张,中东局势也不会在短期内迅速升级,但形势很可能因此而紧张,伊朗甚至可能受到美国实施的部分军事打击。总体看来,世界对伊朗核问题的掌握还没有失控,伊朗并没有退出核不扩散条约,国际原子能机构在伊朗的调查也在继续。伊朗核问题目前的僵局在于伊朗希望单独与美国进行谈判,但在伊拉克问题的牵制之下,美国一直拒绝这样的要求。(●本报驻伊朗特约记者 刘守望 ●本报驻德国特约记者 青 木 ●本报记者 张楠伊 李宏伟)

伊朗核问题:“深思熟虑”后的拒绝

新华网德黑兰9月1日电(记者 徐俨俨 梁有昶) 伊朗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8月31日发表讲话,宣告伊朗不会屈服于西方压力,也不会接受对伊朗正当权利的侵犯。这一讲话表明,伊朗对联合国安理会第1696号决议关于伊朗应在8月31日前中止铀浓缩活动的要求,作出了经过“深思熟虑”的正面回答。那么,伊朗为何对安理会的要求再次说“不”呢?

此间分析人士认为,伊朗目前的铀浓缩活动虽在质量和数量上还处于不是很高的水平,但也已达到了一定规模。据透露,伊朗目前在纳坦兹和伊斯法罕的核设施拥有164台用于浓缩铀的离心分离机,并早已计划在今年底将这一数量扩充至3000台,以形成更大的生产规模。而伊朗浓缩铀的纯度目前也至少达到了4.8%的水平,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要全面暂停铀浓缩活动显然是伊朗难以接受的。

关于战争的新闻

南奥塞梯战争:南奥塞梯战争于2008年8月7日开始,格鲁吉亚对南奥塞梯的军事行动。格鲁吉亚总统米哈伊尔·萨卡什维利宣布单方面停火不足三个半小时后,声称受到南奥塞梯袭击而派出维和部队采取了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攻占谋求独立的南奥塞梯首府茨欣瓦利,四小时后宣称已经占领三分二南奥塞梯的土地。俄罗斯总统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随即表示,因当地许多人是俄罗斯公民,为保护其国民,加上指称格鲁吉亚利用密集炮火进行种族净化杀害千多至二千多人,俄罗斯将向南奥塞梯地区调派维和部队。8月8日,俄罗斯军队越过国际边界,进入南奥塞梯地区与格鲁吉亚军队激战,并开始空袭格鲁吉亚控制地区,当天重新占领茨欣瓦利,俄罗斯的军事介入迫使格鲁吉亚军队全面撤退。格鲁吉亚另一个分离主义地区阿布哈兹也趁机对攻击驱赶格鲁吉亚军队控制的东部地区。

格鲁吉亚总统米哈伊尔·萨卡什维利对于俄罗斯的出兵表达谴责,宣布全国进入战争状态,且表示会坚持抵抗俄军的入侵。格鲁吉亚紧急征召大批后备军和驻伊拉克部队开往前线。联合国安理会则召开紧急会议要求双方停火。至8月12日,梅德韦杰夫宣布停止俄军在格鲁吉亚的军事行动。

搜集近几日有哪些国家发生战争新闻2条

据法新社4月16日报道,缅甸官方媒体16日称,政府军日前在与中国接壤的东北部地区,向一处果敢同盟军控制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山头向发动了一场大规模进攻,行动中16名士兵丧生。

“16名政府军官兵为祖国献出了生命,另有110名官兵受伤。”缅甸语官方报纸《镜报》报道称。

该报还报道称,政府军开展的这场大规模进攻持续了10天于15日结束。通过该行动,政府军夺取了一座关键性的山头并摧毁了数十座果敢同盟军的碉堡。

目前法新社尚未获得果敢同盟军方面就此事的评论。

自2月9日战事爆发以来,这场发生在掸邦偏远地区的冲突已进入第十周,至今共导致政府军与果敢同盟军双方数十人死亡,数万人沦为难民。

参考消息网4月17日报道 法尔斯通讯社4月15日报道称,消息人士周二(14日)称,沙特阿拉伯武装部队总参谋部高级指挥官法赫德·本·图尔基·本·阿卜杜勒-阿齐兹·阿勒沙特少将在也门西北部的一次行动中被打死。

这位沙特少将的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随行人员14日在利雅得告诉本社记者,他是上周六(11日)在也门西北部一个村庄执行任务时被杀的。

这名消息人士还说,与法赫德少将同行的另外两名高级军官也在袭击中丧生。

沙特空军及其盟国当地时间16日清晨对也门北部城市胡斯发动空袭。此次空袭造成33名平民死亡,超过30人受伤。据了解,胡斯位于受联军轰炸最为猛烈的阿姆兰省,与萨达和萨那相邻。

15日,沙特飞机袭击了萨达市的一系列政府机关,造成17名平民死亡,49人受伤。在城郊,胡塞叛军一处位于山区的营地遭到袭击。

今年3月26日,以沙特阿拉伯为首的阿拉伯国家联盟在也门发起了从空中消灭胡塞武装组织的“决战风暴”行动。在此期间,也门全国已有数万人流离失所。

据悉,该行动的目的是迫使胡塞武装组织和加入其中的也门前总统萨利赫的支持者,将权力归还给被夺权的阿卜杜拉布•哈迪总统及政府。

近年来世界上发生的战争

除了人所共知的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俄格冲突、阿克苏拉战争、斯里兰克内战、车臣战争、索马里内乱之外,还有这些:

埃厄武装冲突

1998年5月初,厄立特里亚与埃塞俄比亚两国因领土纠纷问题爆发大规模武装冲突,厄军占领了埃塞部分领土。由于国际社会积极调停,两国交火1个月后实现了停火。1999年2月初,两国再次发生边界冲突。非统组织积极调停,双方停火并开始谈判。今年5月初,由于谈判并未能解决两国间的矛盾,埃厄武装冲突进一步升级,双方投入兵力约为50万。5月30日,两国在阿尔及尔恢复谈判。6月18日双方签署了由非洲统一组织起草的停火协议。

塞拉利昂内战

自90年代初,塞拉利昂即爆发内战,反叛武装为桑科领导的“革命联合阵线 ”。1998年年底,“联阵”武装向政府军发动进攻,逼近首都弗里敦。1999年7月,卡巴总统与“联阵”领导人桑科签署“洛美和平协议”,桑科任副总统,国内实现和平。今年5月,“联阵”部队多次袭击联合国维和部队,打死4人,并将50 0多人扣为人质。连日来,“联阵”部队与联合国维和部队和塞政府军的小规模交火事件仍时有发生。

刚果(金)内战

1998年,卡比拉领导下的反政府武装推翻了蒙博托政府。不久,卡比拉政府又与从前的支持者卢旺达、乌干达等国决裂,同时国内部族矛盾也出现激化,从而导致新内战的爆发。卢旺达、乌干达等国派出军队支援刚果(金)反政府武装,南非、津巴布韦、安哥拉、纳米比亚等国则支持卡比拉政府。双方势均力敌,相持不下。在国际社会积极调停下,内战双方已签订了“卢萨卡协议”。目前,联合国正准备向刚果(金)派驻维和部队。最近,乌干达与卢旺达两国军队在刚果(金)东部重镇基桑加尼发生了激烈交火。乌干达军方6月17日宣布其部队开始撤离基桑加尼。

安哥拉内战

1975年,安哥拉摆脱葡萄牙的殖民统治,实现了独立。不久,三个民族解放组织“安人运”、“安解阵”和“安盟”之间爆发武装冲突。“安人运”将“安解阵”消灭,并将“安盟”击溃,随后成立了政府。但是,“安盟”与政府军间的战斗一直持续不断。在联合国斡旋下双方于1996年签署和平协议,但并未得到落实。近年来,安哥拉政府军与“安盟”武装之间的武装冲突时断时续。

苏丹内战

1983年,苏丹政府在国内推行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实行伊斯兰教法,导致国内发生武装叛乱。长达17年之久的内战已造成约150万人死亡。南方的“苏丹人民解放军”要求信仰基督教的南部苏丹独立。在北方信仰伊斯兰教地区,也有反对派“乌玛”党领导下的数千名反政府武装在活动。近期,苏丹政府与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派别决裂,且与最大的反对党“乌玛”党达成和平协议,总体形势对早日结束内战比较有利。但是,“苏丹人民解放军”态度仍很强硬,其领导人加朗声称将开展恐怖活动。

津巴布韦种族冲突

1980年津巴布韦独立后,约2500户白人农场主控制着国内70%以上的土地,大批黑人老战士十分不满。今年2月以来,上万名老战士占领了约1000户白人农场主的土地。4月底,在穆加贝总统的调停下,黑人老战士与白人农场主达成协议;停止暴力冲突,农场继续由黑人占领,恢复正常农业生产。

莫桑比克大选冲突

1999年底,莫桑比克举行大选。执政党“莫桑比亚解放阵线”在议会选举中取胜,其主席希萨诺再次当选总统。但国内最大的反对党“莫桑比克全国抵抗运动”指责选举中存在舞弊现象。5月初,约100多名“莫抵运”的支持者袭击了一个警察局,打死打伤数名警察。警察被迫还击,打死4名袭击者。

1、伊拉克、阿富汗,源于反抗美军入侵

2、巴基斯坦,源于政府军对巴基斯坦境内的塔利班的清剿(他们和阿富汗的塔利班不是一个组织,但是思想相近,而且互相支援)

3、巴勒斯坦地区、黎巴嫩,源于以色列对哈马斯和黎巴嫩真主党的军事进攻。

4、非洲国家内战,索马里内战、苏丹内战、刚果(金)内战

5、格鲁吉亚,2008年,格鲁吉亚对国内的分裂势力采取了过激的军事行动,导致俄罗斯的猛烈报复。

6、斯里兰卡,2009年政府军对泰米尔伊拉姆猛虎组织全面进攻,并取得胜利。

其他的,非洲种族部落冲突,尼泊尔和哥伦比亚,菲律宾,也门之类的国内游击队的小打小闹还不构成战争强度。

3月中旬,巴格达的一次艺术展上,一件件抽象雕塑使参观者驻足流连。其中一尊雕塑展示的是一位怀抱婴儿的母亲。只见这位母亲面目全非,胸口似乎被掏了一个窟窿。抚摸着自己的作品,刚刚获得伊拉克文化部创意大奖的哈萨吉说:“我们的国土就像一位圣洁的母亲,但这位母亲却在为近几年来所发生的事情而心痛。”

美国两年前发动的伊拉克战争结束已近22个月,但伊拉克并没有得到和平,更谈不上经济的发展,2500万伊拉克人继续经受着战争余火的煎熬。当年,美国总统布什曾信誓旦旦地说,他将把伊拉克变成中东地区的天堂;而法国总统希拉克则发出警告,战争只会打开伊拉克通向地狱之门。现在伊拉克的现状不幸被希拉克所言中。

如今漫步在这个国家,所见所闻仍是一片战后的凄怆,即使在巴格达也到处是残垣断壁,战争创伤俯仰皆是。社会治安混乱,杀人放火、抢劫绑架等刑事案件不断,针对美军和与美军合作者的爆炸及暗杀更是屡屡发生。战争并没有把伊拉克变成天堂,反而使其显示出地狱的种种迹象。。最新统计数字显示,自从伊战开始以来,在伊拉克死亡的美军已超过1510人。另据英国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去年10月发表的文章,伊战以来有10万伊拉克国民死亡,200多名外国人在伊境内遭绑架,至少30余名人质遇害。难怪伊拉克人常说,如果哪一天不发生诸如袭击、爆炸等暴力事件,那就不像是在伊拉克。

敲字不易,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