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忽略那些养生小常识

首先说,养生并不没有什么太多高深莫测学问,也不用什么养生专家天天来讲什么高大上的养生之道。因为现在农村有的是大字不识,而能活了上百岁的老人。他们也不懂什么养生之道,只是习惯了天黑了就睡,天亮了就起简单的起居方式和粗茶淡饭的饮食,才使自己健康活了上百岁。我个人认为现在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忽略就是晚睡和熬眼问题,还有就是晚饭爆饮爆食问题。常言道:早睡早起身体好,这句话听的很简单,只有你每天按时上床休息,早早补回来一天的。身体的疲劳,才会精神饱满起床去迎接下一天的劳累。这也是现代最流行的一句话,人生最好的补药就是睡觉,如果你能每天把觉睡好了自然身体健康的问题就解决一多半了,剩下的问题就是提高自我修理了。

我觉得人们太应该学习中医养生知识了,起码是对你和你的家人一种保护。

我今年快70岁了,是1968年下乡的老知青,1970年3月我就开始当赤脚医生了,从当赤脚医生那一天起,我就看到了,有的老乡在做艾灸治疗。

所以这么多年来,我虽然学会真灸,但是更多的是针灸艾灸同用。在针灸艾灸结合上,我体验到了它的神奇疗效。

尤其是艾灸在保健养生,提高免疫力,提高人体元气上,有着神奇的疗效。

所以说学习中医养生内病外治的一些养生方式,既简单又好用。

尤其是在这次疫情期间,我觉得中医的内病外治方法,尤其是艾灸的方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如果你在这期间隔3差5的艾灸一下百会穴,大椎穴,风池穴,神阙穴,足三里穴。坚持着在这段时间做艾灸保健。我相信您不会得新冠肺炎,即使得了也不会严重,因为你的身体有元阳存在。

中医养生重“脾胃”,我们该怎么调理脾胃?

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之源。脾主运化功能,也就是所谓的“脾气”,脾胃好不好,其实就是“脾气”决定的。脾气足,则脾运化水谷精微功能旺盛,通俗地说,就是能很好地消化吸收我们吃下去的食物。

脾与其他脏腑关系密切,脾胃差很容易影响其他脏腑,所以有“脾胃一伤,四脏皆无生气”的说法。可见,你的身体好坏,首先还得脾胃说了算。

一. 自测是否脾气虚

中医对脾虚的人可以总结出4大主要特征,可以对照检查自己是否脾虚:

1. 面色萎黄,形体消瘦,肢体倦怠;

2. 不欲饮食,腹部胀满,少气懒言;

3. 舌头颜色发淡,舌边有齿痕,舌体上有一层薄薄的白苔;

4. 畏寒怕冷,四肢不温,大便偏稀。

二. 3招补足”脾气”

1. 山药入饮食

山药有补脾的功效。《神农本草经》中称其“补中益气力,长肌肉、久服耳目聪明,轻身不饥延年。”中医上也常常用山药于治疗脾虚。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生山药500克研细粉备用,每次煮粥用30克,先用凉开水调成糊状,入锅内煮,煮时用筷子不停搅之,使其沸至成薄糊状即可。如果嫌口感不好,服用的时候可以适量加点糖。此方法适用于任何年龄段脾虚的人。

2. 参苓白术散

“参苓白术散”出自宋朝官方药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方,是治疗脾胃虚弱的经典方。方中以党参、茯苓平补脾胃之气;白扁豆、山药之甘淡,助白术健脾,又可祛湿;砂仁的芳香可以化湿行气、和胃醒脾。

做法:取山药10克、党参10克、茯苓10克、白扁豆7克、陈皮5克、砂仁5克、白术(炒)10克;先用水浸泡30分钟,然后小火煮,煮沸5-8分钟即可。

此外,现代研究表明,猴头菇多糖成分有助于促进胃健康,用以上中药调理时加上猴头菇,也可以很好地调养脾胃。

3. 常揉两穴位

健脾可以多按“脾俞穴和足三里”。脾俞穴是足太阳膀胱经的穴位,是脾脏的精气输注于背部的位置(见下图),与脾直接相连,所以刺激脾俞穴可以帮助恢复脾的功能。

(图片来源于网络)

足三里穴是古今公认的“健脾第一穴”,它在小腿前外侧,距胫骨前缘一横指(见下图)。每天按揉两侧足三里穴,每次至少揉3分钟,力量要以有酸胀感为度。

(图片来源于网络)

阳虚、气虚、阳气亏虚,中医如何调理养生?

阳虚和气虚是临床上经常相伴存在的一组症状,称为阳气亏虚,一来因为体内的阳不足,阳虚内寒,阴寒内生,所以容易出现一系列畏风畏寒的表现,二来体内气虚,身体各个脏腑的机能下降,身体的机能下降,所以综合会导致身体出现很多问题,最常见的表现如下。

1、经常身体乏力,懒言,不想动,对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趣,无精打采。

2、怕风怕冷,经常四肢冰凉,喜欢喝热水,不喜欢喝凉水,饮食生冷容易腹泻腹痛。

3、面色苍白无华,肤色黯淡无光灰暗,或苍白浮肿。

4、经常感觉到四肢酸痛酸困乏力,胃部腹部、腰背四肢关节酸痛、冷痛,遇风寒症状加重。

5、容易出现过敏性鼻炎、哮喘、抵抗力下降、容易感冒等症状。

6、生殖机能减退,男性容易出现性欲下降早泄,女性性欲下降,痛经,不孕等问题。

7、舌淡胖,苔白,脉沉细弱。

因此,出现以上的症状比较多的,多数是属于体内阳气亏虚,症状严重的要找中医生调理,可以配合用中药治疗,常用的中成药代表为附子理中丸、补中益气丸、四君子丸、黄芪建中丸等,可以根据自己的症状和情况选择使用;日常生活作息注意避风寒生冷,饮食辛温温补为宜,少吃寒凉,加强体育锻炼,多接触自然,多晒阳光,能够改善体内阳气不足的现象。

点头像关注我,可以咨询获取更多中医健康养生知识!

今日立秋,养生谨记一个字!吃三菜,喝三茶,按三穴,分别指什么?

中医讲,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秋季,是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而立秋,则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

今日立秋,养生谨记一个字!

中医认为,肺主秋季,而燥又为秋季之主气,肺为“娇脏”,不耐寒热,肺又通过鼻与外界相通,故很容易被秋燥所伤。

所以,立秋养生,要牢记一个字,那就是“润”!

如何润?方法很简单,那就是:多喝水!以润燥。

建议秋季,每天喝2000ml水,这样才能保证肺和呼吸道的润滑。

今日立秋,吃三菜,喝三茶,按三穴,身体更健康

【吃三菜】

1、白萝卜

白萝卜,不一定只有在冬季可以食用,在秋季也是可以食用的,因为它具有治疗肺热、便秘、吐血、气胀、食滞、消化不良、痰多、大小便不通畅等功效。

另外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胆固醇、胡萝卜素、核黄素、硫胺素等物质,对人体起到补益的作用。

2、秋茄

有句俗话叫做“立夏栽茄子,立秋吃茄子”!

说的就是立秋应该吃茄子的典故,一到了立秋节气,就表明正式进入秋天了,此时还有一些燥热,但要吃一些凉性食物,帮助身体清火。

在这个时节收获的茄子叫做“秋茄”,秋茄口感细嫩,味道清香,营养价值也最高。

3、南瓜

夏季养生以豆类为主,而秋季则是以进食黄绿色蔬果为主,比如南瓜、胡萝卜等,其中,南瓜是秋季滋补的佳品。

《本草纲目》中对南瓜这样记载:“结瓜正圆,大如西瓜,皮上有棱如甜瓜。其肉浓色黄,不可生食,惟去皮瓤瀹食,味如山药。

南瓜富含丰富维生素A,可以减少饮秋燥引起的眼睛干涩和呼吸道感染的几率,也具有滋润的效果。

【喝三茶】

1、蜂蜜柚子茶

蜂蜜柚子茶的味道很好,是润肺佳饮。

蜂蜜含有无机盐和多种维生素,能润肺补虚、补中润燥。

柚子含有维生素C,能化痰止咳、清热去火。

二者煮茶,味道很好,很适合养肺饮用。

2、谷谷丁菊花茶

谷谷丁、菊花、金银花、桂花,搭配而成。可清火润燥,缓解秋燥引起的咽喉不适等症。

谷谷丁,有“天然抗生素”之称,被中药界誉为清热解毒的“八大金刚之一”。有清热、解毒、利尿之效。

用其泡水喝,可泻火除湿,降秋燥、去秋火等。可泻火除湿,改善湿热所导致的恶心、舌苔发黄等。

菊花能够疏风,常用治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温邪犯肺,发热、头痛、咳嗽等症。

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化瘀的功效,桂花有润燥作用,对皮肤干裂、声音沙哑、口腔炎等有一定疗效。

桂花,性质温和,拥有独特的花香,可舒缓情绪,消除沮丧、缓和压力,帮助身体对抗秋燥。

3、紫苏生姜茶

今年立秋,处于中伏和末伏之间,此后,依然高温酷暑,需要解暑降温。

用紫苏叶、陈皮、生姜一起煮水代茶饮,有益健康。

紫苏,可发汗解表,生气宽中,健脾祛湿、防暑降温。

生姜,可驱赶病邪,助阳气发散以排寒。

陈皮,可健脾和胃,搭配在一起,养生效果加倍。

【按三穴】

1、关元穴

古人有“立春灸气海,立秋灸关元”的养生说法。

立秋是按摩(或艾灸)关元穴的最好时机,可以帮助收敛人体阳气,还有延年益寿、强身健体的功效,而且凡是元气亏损的疾病都可以用此穴来治疗。

位置:在人体的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下3寸处。

每天早晚左右手轮流按揉穴位,先左后右,每次按揉3分钟。

2、迎香穴

秋燥易伤肺,所以,日常可以点揉迎香穴,具有清热散风,去燥润肺,宣通鼻窍的作用。

迎香穴位于鼻翼外缘约0.5寸、鼻唇沟中。

按摩前全身放松、舌尖抵上腭,将双手中指指尖点于迎香穴,待有酸胀感后,再两手中指或食指指肚顺逆各揉搓20~30次,以迎香穴发酸、发胀、发热为度。

3、四缝穴

立秋人们经常会注重“贴秋膘”,所以,为了避免秋膘增肥,日常可以按揉四缝穴。

四缝穴,是消宿食、化积滞的专属穴。

位置:在第2、3、4、5掌面第1、2节横纹中央点。

四缝穴原本是用来治疗小儿消化问题的穴位,但成人按摩“四缝”效果也较好。该穴对轻度的消化不良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最好用大拇指掐按,效果更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