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战突击队,回部队组队特种兵开团展开营救未婚妻行动?

谢谢邀请!首先,强哥认为战狼3的主线按理仍旧会以营救龙小云为切入点,营救是必须的,但是如何营救?是特种兵集体行动?还是继续冷锋的“个人英雄主义” 模式? 这是战狼3能不能继续拔高的关键!战狼2已经把电影推上了一个很难超越的高度!所以战狼3关键是要让观众明白龙小云执行的边境任务到底是什么!是小股特种兵突击队的秘密行动还是单兵孤身前往?按常理一般的缉毒或者偷渡等任务是没有必要让一个特种部队中校大队长亲自带队的? 那么按照逻辑推理,龙小云执行的任务很有可能是”from the top”, 或极有可能涉及”national security or secrets” , 看看涉及这类问题的边境任务有哪些呢? 东面之”钓鱼岛”问题,南面之与辽阔水域南海有关联的越南,菲律宾等祸害挑衅骚扰问题;西南西北面之印度阿三和阿富汗之塔利班,ISIS, 或zang du 分子恐怖分裂问题;或极有可能是”东 tu” 等等问题!

其次,按战狼1和战狼2的爱国主义情怀热点的逻辑推理,战狼1主要表达的是边境线上与境外犯罪团伙的的较量,而战狼2则冲出国境与有某国家背景的雇佣兵之间的战斗,和拯救同胞以及非洲无辜被卷入危难的和平人士,事实上可以明显感觉,战狼2的爱国情怀比战狼1的境界高了许多,所以战狼3的爱国看点不可能仅仅在龙小云的拯救上继续纠结太多,一定会向更高的境界发展,那么必定涉及”国家领土统一和不容被分裂的”层面。

第三,战狼2里有很多看点并没有被交代和表达清楚,比如龙小云的前世今生,她的中校军衔是凭什么得来的? 没有特别突出的贡献,这么年轻被任命为血腥男人成堆的战狼大队的最高首长是难以想象的? 所以,战狼3里,吴京说过: 一定会给观众一个交代。很多观众以为吴京的”交代”应该是他们之间”情与爱”的个人感情纠葛,强哥认为这绝对是不可能的,她背后的故事一定会很有看点,当年她的辉煌经历会在冷锋拯救的过程中有明确交代!

第四,达康书记在越战期间的经历是很观众所多渴望了解的,这个问题在战狼2里也没有明确交代;一个优秀的越战侦察兵上尉连长,复员退伍后为什么会”沦落”到去非洲一家私营企业做保安?他在越南经历过什么或者回国后发生了什么?是什么让他没有继续在军队为国效力? 而在一个”小屁孩” 的领导之下干杂活?

最后,就是在执行拯救任务的时候一定会有那个chai qian 队长是死是活,是什么来头这个没有解开的结的故事情节,战狼2没有在这个问题上展开,但不可否认这是一个泪点,更是观众渴望要知道为什么的“结”,为什么一个英雄的魂归故里尚且没办法让他们shou lian chai qian e ba xing wei,他该有多大的势力?

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谢谢阅读!

越战突击队,回部队组队特种兵开团展开营救未婚妻行动?-风君小屋帮我吧

是否真的有督战队的存在?

只有《长沙保卫战》看过二遍以上的军迷,才会记得关于“督战队”的特别呈现,面对日军试图从上游架桥偷渡新墙河的突发情况,一群头戴钢盔臂挂“督战”袖标的官兵直接投入了战斗,增援在河岸上阻击鬼子的川军,最终粉碎了日军的企图,而这些督战队员本来是应该在各阵地机动巡视的。

在民国时期的旧军队里,由于实行的是“募兵制度”和“壮丁制度”,甚至经常出现强征和抓丁的情况,因此普通士兵并不知道为何而战和为谁而战。一旦战场形势不利就会发生溃散,一小群影响一大片,进而导致“兵败如山倒”的局面,所以督战队就应运而生了。

督战队的组成方式有两种,军阀混战期间各军头会以警卫部队和直属队在战时组成“督战队”,平时并没有专门的编制。而国民党军队在师一级单位已设“政训处”,在战时会以这个单位为主,再抽调师直属部队的部分士兵组成督战队,也没有专门的督战队建制,因此不存在“浪费兵力”一说。

况且如开篇所叙,战场上的危急时分或者部队伤亡殆尽的情况下,督战队也得投入战斗,在这一层面并没有什么特殊待遇。北伐时期的“贺胜桥之役”,直系军阀吴佩孚深知如果再败,北伐军将直抵武昌城下,于是亲率卫队组成的“督战队”、亲信刘玉春的“大刀队”和数挺重机枪横列桥北头阵地,宣布有后退者杀无赦!

然而在“北伐铁军”第四军的猛烈攻击下,直军各部已经动摇,纷纷向桥北溃逃,吴佩孚下令督战队开枪弹压,北伐战史记载:“敌军遭到督战队射杀,弃枪而逃,跳水逃跑者数以千计”。吴佩孚大怒,命督战队砍下十余名旅长和团长的脑袋示众,以威慑败逃官兵。

然而叶挺独立团的刺刀冲锋,相比之下更加让直军士兵胆寒,无奈之下他们选择向督战队开火以便逃命,于是吴军内部火拼厮杀乱成一团,北伐军趁势发起总攻,直军阵线终于彻底崩溃,吴佩孚落荒而逃,从此一蹶不振。

在第三次长沙会战的真实战史中,奉命死守长沙城的第十军预备第10师师长方先觉少将,以师政训处科长杨正华为队长(正副主任恰不在军中),率师部警卫连部分士兵组成督战队,方先觉亲自给督战队下达命令:“擅自后退者,就地枪决”!

方先觉面容和善,但打起仗来绝对是个狠角色,由此预10师死守城南,终将攻城日军挡在城外,使薛岳的天炉战法得以成功,也为“长沙大捷”立下头功,战后直接晋升“泰山军”军长。战斗期间,前沿一名营长跑到师部要求面见方先觉,言称有事请示,方师长让他在外面等候,随即命令杨正华将该营长就地处决,督战队上下目瞪口呆。

事后方先觉跟杨队长解释:“大敌当前,鬼子马上就要冲到二线,他跑回来请示问题?没有问题可以请示!以向上级请示问题而逃离作战一线,是一些部队长惯用的伎俩,你作为督战官,要切记”!

许多年以后,杨正华兀自毛骨悚然和心里存疑:万一那名营长真的有问题要请示呢?

为何狙击手不能通过射击孔击中碉堡里的士兵?

战争里狙击手一直处在隐秘位置,使用的狙击枪据有高效、精准、杀伤力大的特点,属于千里之外取敌人首级的存在。那么当有敌兵躲入碉堡中时,远处的狙击手能否多开几枪,通过打出来的弹孔或敌方射孔击杀里面的敌兵呢?

以二战的碉堡为例,当时疯了的希特勒命令在德国修建八座大型碉堡,三座位于维也纳、二座在汉堡、三座于柏林,并且均采用钢筋混凝土材质,外墙厚约2.5米,高约35米。据说这种碉堡不仅能正面抗拒敌人的射击,还能抵御战斗机的轰炸。

后来联军反攻过来时候,苏军的榴弹炮根本无法炸开该些碉堡,美军轰炸机也拿其没有法子。而已英国人不信邪,搬来八百斤炸药堆在德国碉堡下引爆,不料现场观众只感觉“轰隆”一声,白烟冒起,整栋碉堡仅稍微晃动了几下而已。

看来碉堡的坚固程度非同一般,还有一个优势则是其具有良好的制高点,在高处占据开阔的视野,这给狙击手造成极大麻烦,需爬到更高的位置才能扩大自身的射击优势。不过以德国碉堡这种坚固度,就算采用狙击手集火射击,精准点射,子弹穿透进去的几率也会非常低。

不过二战时各国修建的碉堡各不相同,有的因地制宜,没有很好的材料,在质量上也会大打折扣。当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人在海岛上修下一些地堡,通常会选择在开阔的地域修筑,那么等敌兵靠近,地堡的机枪就对其一览无遗,快速的扫射反击,而进攻方一般因为没有大多掩体而造成大量伤亡,这一点对狙击手同样奏效,故此想对付碉堡里的士兵难度异常之大。

由于缺乏隐秘掩体,狙击手容易暴露在外,根本就无法长时间潜伏射击,就算找到合适隐蔽位置,要射穿碉堡也需要一定时间跟运气,那么问题来了,为何通过碉堡射击孔射杀敌人呢?

基本上碉堡内的光线都很暗,在远处根本看不清里面的情况,为此只能依靠对方机枪射出的火舌辨别,狙击手这时可以瞄准火舌击杀一个开枪的敌兵,但这样做,很容易暴露自己的位置,最多能杀死一个敌人就得撤了。

另外虽然碉堡在设计一些小孔方便里面的人射击,但狙击手想通过瞄准这些小孔射杀里面的敌人几乎是一件非常难办到的事情,除非是电影里的神枪手才有可能成功,但现实战争中很难做到。所以,狙击手多数是在击杀暴露在外的目标时才能发挥最好效果,对于躲在碉堡内的敌兵,自己仍毫无办法。

因此碉堡是战争中的一处重要防御跟攻击设施,但凡事都有相克的一面。虽然巩固的碉堡擂炸不动射不穿,但可以烧。击溃碉堡的有效方法就是用火,美军曾采用火焰喷发枪,通过碉堡孔口朝里面喷射剧烈火焰,直接就把烧得一锅熟,如果碉堡内存有较多炸药、子弹还会即时爆炸,不过这种方法需要有敢于牺牲的火焰兵冲过去才行。

另外,还可以采用火箭筒对付碉堡内的敌人。越战时期,很多背着火焰枪的士兵未等靠近碉堡就被打成肉泥,需要造成很大牺牲才能烧毁一座碉堡,为此攻方被迫放弃这个计划,改用火箭炮出击。

而当时的便捷式火箭筒在实践中,确实胜过火焰枪跟炮轰,只要瞄准得当,就能一发入魂,射个榴弹进去把敌人炸开花。为此狙击手虽然隐蔽性强,射程远,精准度高,但凭它通过射击孔点射的方法始终不能有效打中碉堡内的敌人。

越战中美军特种部队有哪些经典战例?

谢邀,今天就来为大家介绍1970年的“顺风行动”

1970年3月18日,越南邻国柬埔寨发生军事政变,柬埔寨前首相兼武装部队司令朗诺在美国中央情报局的密谋和策划下,趁西哈努克亲王不在首都金边而出国治疗和进行国事访问的机会发动金边政变,政变宣布废黜西哈努克亲王柬埔寨国家元首的职位。

在此之前,西哈努克一直被认为是同情北越的亲共主义者,西哈努克对于遍布柬埔寨境内的越南人民军补给基地以及绕道柬埔寨通往南越实施军事渗透的胡志明小道都采取默许态度。政变次日,朗诺批准美军出动轰炸机轰炸柬埔寨境内的胡志明小道,同时,美军和南越军队在朗诺的默认下,入侵柬埔寨,进攻其境内的北越军事基地,试图切断进入南越的补给通道,从而扫荡南越境内的民族解放阵线部队。

到了1970年夏季,为了改善胡志明小道的后勤状况,北越军队夺取了老挝西南部的战略要地波洛芬高原(Bolovens Plateau,又译布拉万高原)。为了重新夺回高原,将北越军队驱逐出去,CIA资助下的5000名苗族武装于1970年9月3日发动了长手套行动CIA向MACVSOG求助,希望MACVSOG能派遣一支部队,深入老挝西部,在离波洛芬高原后方40英里的地方,袭击北越目标,制造混乱,配合正面战场,吸引正面作战的北越军队兵力,从而减轻CIA在长手套行动中的作战压力。

由于行动区域位于老挝与越南边境线以西约60英里,远远超出了SOG在老挝境内的活动范围,在请示了驻老挝万象的美国大使以及美军驻越南部队总司令克莱顿艾布拉姆斯后,行动得到批准,并被命名为顺风行动(Op Tailwind)。

MACVSOG下属中部指挥控制中心(Commandand Control Central)的战斧部队B连负责执行地面作战任务,战斧部队即hatchet force,是MACVSOG下属的连排级作战单位,一个连包括三个排,每个排一般由40余名土著队员,三名美军绿色贝雷帽士官和一名美军中尉组成,主要执行SLAM任务,即search/搜索,locate/定位,annihilate/消灭,monitor/监视,在SOG侦察队(recon team)侦察到自己无法吃掉的大目标,战斧部队就会跟进。

(尤金.麦卡雷上尉)

带队指挥B连的是Eugene Mccarley(尤金.麦卡雷)上尉,他曾经两次部署在越南,1967年-1968年第一次部署期间他被派遣到SOG下属佛罗里达侦察队,并多次参加越境作战任务,是一位经验丰富的SOG老兵,在1970年的第二次部署期间,他被任命为战斧部队B连的指挥官。1970年8月末,Mccarley从小道消息得知将有一次战斧部队规模的任务,于是他代表B连主动请缨,并早早就做好准备,查阅研究了往常的任务报告,和其他SOG队员交流任务经验。

到了1970年9月初,如他所愿,顺风行动被指派给B连。出乎Mccarley意料的是本次行动目标区域深入老挝境内60英里,往常SOG在老挝境内活动的范围被限制在距离边境线约20英里的范围内,为此,为了防止被北越军队缠上无法脱身,Mccarley一反常态,决定在行动中率领B连不分昼夜连续作战。

Mccarley指挥的B连共136人,包括16名美国陆军绿色贝雷帽,主要负责指挥和通讯,其余120名(此处关于土著队员的人数,另一说为110人,本文根据美国陆军在其YouTube官方账号上发布的视频,确定为120人)训练有素的越南中央高地少数民族土著队员(Indigenous/Montagnard ,以下简称土著队员)主要承担作战任务,B连还包括一名绿色贝雷帽医疗兵Gary Mike Rose中士。

(MACV SOG的美国指挥官和麾下的蒙泰族土著队员)

为配合地面行动,空军、陆军和海军陆战队将为战斧部队提供强有力的空中支援,由于行动人员数量众多,加上目标区域位于SOG在dak to的基地西北方向60英里的位置,美军的休伊直升机在航程和运力方面都难以满足任务需要,因此美国海军陆战队第463重型直升机中队(HMH463)的CH53D海上种马运输直升机将承担运输任务。

该型直升机由西科斯基公司研制,1969年1月首飞成功,能一次搭载55名士兵,作战半径超过160千米,此外还配备有两挺.50口径的GAU-15/A(勃朗宁M2机枪的空军轻量化改进型)。也许是考虑到此次行动的自杀性质,一位名叫Larry Groah的舱门机枪手特地将.50机枪更换成M60机枪,以期飞机坠毁后可以将M60拆下手持射击。

同时担任空中掩护任务的有来自绰号“疤面人”的陆战队第367攻击直升机中队(HML-367)的AH-1眼镜蛇武装直升机,以及空军的A-1H天袭者攻击机,AC130、AC119K炮艇机和F-4鬼怪式战斗机、EC130电子战飞机等作战飞机。

此时在昆嵩的SOG基地里,Mccarley给每个班排指挥官下达了做好行动准备的命令,由于对行动区域比较陌生,他要求尽可能带足武器弹药,另外每个队员包括土著队员,至少要带一磅的C4炸药,因为他们将炸掉他们能遇到的每一个北越营地,除此之外C4炸药还非常适合用于开辟临时着陆场。

(准备登机的B连2排)

计划原定9月3日开始,但是由于天气原因,加上越共游击队对基地的迫击炮袭击导致计划推迟,1970年9月11日清晨,五架CH53D海上种马运输直升机从海军陆战队大理石山基地起飞后,在昆嵩的SOG基地着陆,其中四架搭载战斧部队,另一架备用承担搜索营救任务。

五架海上种马在十二架眼镜蛇武装直升机的护航下,向北飞行并在Dak To加油完毕后起飞继续朝北沿着边境线飞行,然后左转朝西越过边境线飞往行动指定区域。在编队越过边境线不久,北越军队凶猛的防空火力就开始了射击,五架海上种马全部被击中,造成三名土著队员受伤,并随后返回基地。

在CH53D抵达前,由B连的Morris Adair士官长、William Scherer上士和David Young中士组成的探路小组先行抵达着陆场并进行侦察后报告没有发现敌军迹象,尽管如此,随后前沿空中控制机(以下简称FAC)还是引导鬼怪战斗机和天袭者攻击机以及眼镜蛇武装直升机对目标区域进行了轰炸,随即海上种马直升机放下Mccarley和剩余的突击队员,此时已经是11日晌午时分。

抵达着陆场后,B连发现周围出奇的宁静,没有北越军队活动的迹象,没有飞禽走兽,死一般寂静,McCarley顾不上欣赏风景,率领B连马不停蹄朝西北方向前进,他们将开始长达四天时间艰苦卓绝的战斗。

部队在行进了400米后,走在前面的尖兵分队报告,丛林里发现数个棚屋,B连1排迅速排出两个班搜索该区域,现场发现一个北越武器库,还有20个用植被伪装好的地堡分散在超过500米的范围内,但是没有发现北越士兵,B连在布置好警戒范围后,开始仔细搜查这个北越营地,爆破专家开始对现场做拍照记录,鉴别武器弹药,并负责设置炸药摧毁这些武器,为了给空中的FAC指示目标,他们需要把炸药和几颗白磷手榴弹连在一起,并装上延迟13.5分钟的引信。

此时B连连长Mccarley正和几名绿色贝雷帽在查看北越掩蔽所里的地图,就在这时候,掩蔽所里的电话突然响了!这时只见一名绿色贝雷帽拿起电话说道:“你好,第五特种作战群,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吗?”

(行动中,在搜查北越军棚屋的美军)

最后B连在现场搜查到的武器包括500发140mm火箭弹,300枚B-40火箭弹(北越仿制RPG),300发82mm炮弹,2000发23mm高射炮弹,12000发轻武器弹药和40辆自行车。

清点完毕并设置好炸药后,B连继续朝北前进,1排为尖兵排,没走多久,1排发现一条小路并穿过它继续前进,这时二排的一名班长Mike Hagen中士发现几名北越士兵出现在小路上,随即双方发生短暂交火,北越士兵溃退。战斗结果是一发北越的7.62mm子弹在穿过Hagen的防毒面具后击中了他的腿,三排的Bernie Bright上士也受了轻伤,子弹从他的头发里穿过擦伤他的头部。

在医疗兵Mike Rose中士给伤员包扎好后,B连接着往北前进,就在这时,他们听见了从北越掩蔽所传来的两声巨大的爆炸声,接着就看见白磷手榴弹爆炸产生的白色烟雾滚滚升起,接下来FAC将引导飞机轰炸那里。

随后,B连在途中又遭遇了一个连的北越军队,双方激战了将近一个小时,B连呼叫了空中支援,在眼镜蛇武装直升机和A-1攻击机猛烈又精确的火力打击下,北越军队迅速撤离了战斗。

此时,夜幕慢慢降临,McCarley带领尖兵分队开始寻找地方过夜,就在这时,遭遇战又开始了,北越的B40火箭弹不断从他们头上飞过击中了身后的竹子,爆炸产生的破片造成B连很多人受伤,Rose甚至被炸的飞起来又摔到地面上,火箭弹的破片撕裂了他的丛林靴,然后击中了他的脚,他用绷带简单包扎了一下他的脚,并用他的CAR15步枪做拐杖,立刻开始抢救伤员。

伤势最严重的是B连的一名南越中尉,破片撕开了他的右大腿,击中了腿骨,他的身体其他部位也多处受伤。McCarley联系上一架空中巡逻的EC130,EC130替他们召来了AC130炮艇机,让B连得以脱身,为了保持战场的主动性,Mccarley决定率领B连在夜晚继续前进保持机动。

出发前Rose中士用SOG们经常用来制作鞍座的缆绳把几根竹子和防水篷布固定在一起制作了两个简易担架,抬着两名伤势严重的土著队员走,整个夜晚,他们一路跌跌撞撞,途中几次和北越军队发生遭遇战,遇到北越的小单位,B连就击溃他们继续前进,如果对方规模较大,B连则后撤并呼叫空中支援。

接着B连继续朝西前进,他们知道,他们越是往西深入老挝境内,他们就越能吸引北越军队的注意力。但是他们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16名绿色贝雷帽中有9名受伤,整个晚上Rose和他的助手koch都在不停的救治伤员。

第二天早上刚刚天亮,B连再次遭到装备有火箭弹和迫击炮的北越军队的袭击,McCarley呼叫空中支援,北越军队被击溃,由于森林过于茂密,B连没有办法清点敌军尸体就继续往北前进。

在前一天晚上北越军队的袭击中,B连有两名土著队员阵亡,他们的尸体也被B连一直带着行军,加上队伍中还有两名重伤员,严重影响了B连的机动性,所以B连只能无奈的选择放弃两具尸体,多年后Rose回忆,这个决定让他内心愧疚了近半个世纪。

随着部队继续往北深入,McCarley意识到部队里伤员太多,Rose和他的助手koch已经显得力不从心,于是McCarley决定带领B连寻找或者开辟一个着陆场,让救伤直升机能降落撤走伤员,就在他们找到一个巨大的弹坑,并着手准备的时候,北越军队的袭击又来了。B连在火箭弹和手榴弹的攻击下,一边还击一边继续设置着陆场,虽然在空中支援下,北越军队被成功击退,但是FAC报告,附近天气正在恶化,当天所有的撤离行动都被取消。

接到这个消息后,B连毫不犹豫,立刻出发,为了不让敌方预测到他们的动向,他们选择先往西走一段时间,然后再往北走。这场试图撤离伤员的行动导致了美军方面一架AH1G武装直升机被击落,一架被击伤,还有四架陆军UH1H直升机被击伤。

第二天夜晚跟前一天一样,B连在空中掩护下继续前进,一路上,他们能听见不远处公路上不断有北越车队开过,McCarley很贴心的给他们叫来了“空中服务”,当晚不断有小规模遭遇战发生,B连的伤员也在不断增加。在9月12日当天的战斗中,B连有三名绿色贝雷帽和18名土著队员受伤,还有两名土著队员阵亡。另外共有11架飞机被击伤,一架AH1G眼镜蛇直升机被击落,飞行员受轻伤被救回基地。

在短暂休息后,第三天也就是1970年9月13日凌晨4点,部队再次出发,而此时,Rose已经有超过30名伤员需要照料,两名受重伤的队员的静脉注射剂在战斗中也被子弹打碎,尽管Rose已经把药瓶放的很低,但是还是无济于事,而他手上的绷带,静脉注射剂和吗啡已经开始不够用了,他不得不让两到三个人共用一支吗啡,而按规定这是不允许的。

接近中午时分,一排找到一处适合做救伤直升机起降的小型开阔地,并和敌军遭遇展开交火,同时,三排的一个班也与进攻B连后方的北越军队展开激战,这时,从岘港和泰国起飞的A1攻击机和眼镜蛇武装直升机及时赶到,消灭了B连后方的敌军,三排的这个班得以加入正面作战,并使用阔剑地雷和C4塑胶炸药清理着陆场的树林。

在空中支援压制住敌军阵地后,第一架CH53D运输直升机抵达了这个小型着陆场,随着直升机慢慢降落,Rose带着B连里伤势最严重的那名南越中尉也慢慢靠近直升机尾舱门。同时,直升机上两名医疗军士John “doc”Padgett和John Browne也在尾舱门试图从Rose手里接过伤员,就在这时,直升机尾桨突然打到了树上,飞行员急忙往上爬升,结果暴露在半空的直升机成了活靶子,北越军队的轻武器和B40火箭弹瞬间击中了这架编号YH14的海上种马直升机。

北越的火箭弹击穿了飞机的油箱但是没有爆炸,也没有引起燃烧,但是却导致液压系统损坏,机舱里到处是泄露的液压油,飞机也因为液压不足开始下坠,随后坠落到地面上。万幸的是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随后机上所有人立即撤离了直升机,并建立了防线等待救援,在现场目睹了飞机坠落的眼镜蛇直升机飞行员呼叫另一架编号YH20的海上种马前来救援YH14的机组人员,其他飞机也在空中不断扫射敌军以保护地面机组,北越军队对赶来的YH20猛烈开火,一挺德什卡重机枪的子弹从YH20左边窗户的不到20码的地方擦着飞过去,YH20的舱门机枪Larry Groah迅速还击,打掉了这挺重机枪。

尽管YH20机身多处中弹,但是还是赶到坠机地点,在武装直升机和攻击机的掩护下,摇晃着开始放下120英尺长的铝制软梯。软梯刚到达地面,医疗兵Padgett就赶紧通知其他成员先上软梯,但是现场一片混乱,其他人并没有听到明白他的意思,于是他只能大喊跟着我走,然后大家才开始如数爬上软梯,并用背心上的O环把自己固定在软梯上。

飞行了大约5分钟后,由于先前螺旋桨被击中导致机身不断颤抖,飞行员担心飞机如果坠落,那不仅YH20还有挂在软梯上人员的命运将不可想象。

飞行员McKenzie少尉立刻通过电台向眼镜蛇武装直升机的编队指挥官Sexton中校通报了YH20状况,Sexton随即驾驶他的眼镜蛇武装直升机给他临时清理出一个着陆场,并指示YH20慢慢下降,让软梯上的人下到地面上并远离直升机,然后YH20再降落到地面,Spalding中士在快速用肉眼检查了飞机后,指示两名飞行员,可以飞回基地。而留在地面YH14机组人员在随后被第三架直升机顺利接上飞回了昆嵩。

事后回到基地的YH20机组才得知,北越的防空火力把YH20通往尾桨的液压管路打坏了,一发德仕卡重机枪子弹打中了尾桨传动轴差点把它打成两截。当天的撤离行动,除了损失两架CH53D运输直升机外,还有两架眼镜蛇武装直升机被击落,但是飞行员全部被安全救走。

这时已经到了第三天晚上,战斧部队还在和北越军队激烈交战,B连不断变换的阵地已经挨了超过600枚手榴弹,在多次和北越近距离交战后,B连已经深谙北越军队指挥的套路,北越习惯用两根竹子敲打或者哨子的声音来发布作战信号,一声意思是移动,两声是投掷手榴弹,三声则是撤退。于是B连数次在北越军队发出撤退信号后迅速主动出击猛烈攻击他们的薄弱处然后撤回,屡屡得手。

此时此刻,情报显示大批北越军队正在朝B连赶来,更糟糕的是,一股强烈的暴风雨正在朝B连袭来。

在第三天的战斗里,来自HML-367的眼镜蛇武装直升机给予了B连强有力的空中支援,此外A-1天袭者攻击机出动了22架次,驻泰国乌汶的空军鬼怪式战斗机出动了8架次,而AC119K和AC130炮艇机即使在到了夜晚在和地面部队失去通讯联络的情况下,依靠白磷手榴弹和频闪灯指示彻夜在B连阵地上空提供火力支援。

第四天早上,Mccarley继续带领B连寻找着陆场供直升机降落B连里的全部16名绿色贝雷帽和约30名土著队友受伤,此刻他们最要紧的事是把简易担架上的三名重伤员撤走。

而此时的B连并不知道一股强大的暴风雨正在接近他们,其将导致B连彻底失去空中支援,与此同时,顺风行动前三天的行动迫使北越军队派出一支由北越人民军和巴特寮军队组成的大部队前往堵截B连。

在第四天B连出发后一个小时左右,他们听见附近有狗叫声,声音听起来并不像是北越军队常用来追踪SOG的军犬,倒像是一群宠物犬,于是B连开始朝着狗叫声前进。

没过多久,在最前面跟着狗走的一排就遭到了攻击,北越军队朝他们发射了多枚B40火箭弹后就撤退了,似乎躲进了一个巨大的地下工事里,于是B连呼叫炮艇机对工事进行轰炸,随后二排负责左翼和后方,三排负责右翼,一排对地堡群前哨据点发动突袭,此时据点里的北越军队正在做早饭,战斗干净利落,北越士兵万万想不到美军会如此深入到老挝境内。还有残余几名北越士兵躲在地堡里负隅顽抗,被土著士兵的手雷炸的血肉横飞, B连得以顺利占领这个营地。随后他们在一片营房中间发现了一个长宽均大约10英尺的地下掩体,里面的场景让McCarley震惊了,墙壁上挂满了地图,储物柜里则全是文件,他把他背包里的东西全部倒出来,只保留了备用弹药,然后往里面装北越军队的地图文件密码本等等。在短短的15分钟里,整个营地就被彻底搜查了一遍,并做了拍照记录。这次袭击中,B连一排击毙54名北越,左翼的二排击毙17名,还有约25人死于空中打击。

很显然,B连误打误撞闯进了北越军队一个大型后勤指挥中心的营级指挥部,他们得以缴获了大量的秘密文件、地图、运输记录和北越钞票,还有大量照片,包括一副胡志明的肖像。

在收拾停当后,McCarley背着他满载的背包带领B连继续出发,同时连里的爆破专家开始在营地里设置炸药,他们给一门120mm迫击炮和四辆卡车以及超过9吨的大米都放上C4和白磷弹,按照惯例,在炸弹被引爆后,A-1攻击机将应声而来,彻底摧毁这个营地。

在顺风行动结束后几个礼拜,MACVSOG司令部通知McCarley,这个营地是北越人民军第559交通大队的一个重要营地,第559交通大队是1959年5月越南中央军委为开辟胡志明小道建立的第一个后勤运输大队。

在越南战争期间,为了支援越南南方的抗美武装斗争,越南北方成立了北方人员和人民解放武装力量后勤供应协会,并设立了一个指挥机构——559战线(即长山通道部队,亦称559司令部)。

在这个战线下,有3个以成立日期命名的”59大队“。他们通过海上、陆上和老挝等各种渠道专门负责后勤供应任务。最重要的是559大队,这支神秘的部队刚开始只有几百人,后来增加到5万人。另外还有越南人民军工程兵5万人和越南人民军步兵及防空兵1.2万人。这个大队主要负责管理通往南越的胡志明小道上所有的人员和物资,同时也负责维护和扩建胡志明小道。

越南官方历史是这样记述559战线情况的:“559成了基本的主要后方供给战线。它以最高的效率从北方和友好国家把物质、技术、人员运送到前线。559大队成了主力部队到前线的跳板,它在我国的历史上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这时已经到了14日下午,不断恶化的天气将导致所有的空中支援中断,B连里此时已经有49人受伤,很多人还是多次受伤,武器弹药和食物几乎告罄,Rose中士在受伤两次后依然坚持抢救伤员,而FAC观察到有近千名北越和巴特寮组成的敌军从两个方向正在不断逼近B连,局势很不乐观。

McCarley意识到是时候撤退了,为了加快行军速度,他放弃了丛林选择走大路,途中一小股北越军队试图迟滞他们,很快被空中支援消灭,随后McCarley接到通知,CH53D运输直升机将在30分钟内抵达。

McCarley当机立断选择放弃预定着陆场,虽然它足够宽敞能同时起降多架直升机把B连一次性撤走,但是它的位置位于两座高山之间,北越军队很容易从山上威胁到到起降的重型直升机,而且此刻那里已经被北越军队重重包围,McCarley决定带队前往另一个小着陆场。

为了让B连能马不停蹄的赶路,攻击机和武装直升机对B连的前方和后方不断进行强有力的火力覆盖,把围追堵截北越军队纷纷击溃。

此时FAC的飞行员在空中观察并通知Mccarley,敌军大部队已经近在咫尺,并指示Mccarley让B连所有人都戴上防毒面具,他将引导从泰国基地赶来携带有CBU30催泪瓦斯子母弹的两架攻击机对北越军队展开攻击,这个策略果然奏效,催泪瓦斯有效阻滞了北越的进攻,但是B连里包括Mccarley、Rose和Hagen等多人也被催泪瓦斯熏到。

在一架空军的鬼怪式战斗机把北越军队的两门防空武器摧毁后,眼镜蛇武装直升机带领第一架CH53D赶到着陆场,虽然场地大小只能容纳一架CH53D起降,但是现场情况还是比前一天好很多。Mccarley在地面不断和FAC联系引导武装直升机和攻击机阻滞北越对着陆场的攻击下,这架CH53D得以顺利降落,接上B连大部分伤员包括三名担架上的重伤员并顺利起飞离开。这时,北越军队的迫击炮开始轰炸着陆场上的美军,一架A1攻击机在两座小山之间低空飞行用凝固汽油弹炸掉了它。

为了防止陷入和北越军队作战的胶着状态,Mccarley带领B连剩下的人前往另一个着陆点,趁北越军队没反应过来,在攻击机和武装直升机的掩护下,运输直升机出其不意的降落,又接走了B连部分人员。

接着Mccarley大胆的故技重施,带领剩下40余人,前往下一个着陆场,武装直升机和攻击机在他们前面和后面开路,各种炮弹、催泪弹和集束炸弹纷纷倾泻到北越军队头上,最终B连抵达一个长满大象草的开阔地成功登上飞机,此时北越士兵离飞机只差50米,战况激烈到直升机的舱门机枪手已经把子弹打光了,还不得不借用SOG队员的CAR15步枪继续射击。

这架CH53D海上种马直升机虽然被多次击中,但还是顽强起飞离开着陆场,刚起飞不久,有人拍了拍Rose的肩膀,然后指给他看右侧的舱门机枪手,陆战队的Stevens中士被击中脖子血流如注趴在地板上,血流得到处都是。

非常幸运的是,子弹避开了他的颈动脉,但是他休克了,Rose把趴着Stevens翻过来,对他说,听着你个走运的SOB,如果你要死,最好现在就死。过了一会Stevens就醒了过来,Rose后来回忆说,有时候作为一个医务兵,为了能让他们从休克中醒过来,必须得粗鲁一点。随后Rose给他包扎并止住了血。

这架超载的直升机从着陆场起飞后,引擎故障灯和警告系统就开始了报警。就在一瞬间,一台引擎熄火了,飞行员只能依靠一台引擎从聚集着朝他们射击的北越士兵的着陆场离开,甚至还有至少一台防空武器在朝他们射击。

此时安全离开的飞机还将面临更大的威胁,他们将只能依靠一台发动机去翻越高耸的大理石山脉,连续翻越两座高耸的山脉后,第二台发动机也熄火了,这架这架重达23628磅,88英尺长,设计荷载38人但是现在满载着40多人外加武器装备以及缴获的大量情报物资的飞机正在急速坠落。

飞行员试图通过肉眼从空中寻找可以迫降的开阔地,在几次寻找无果几乎绝望的时候,飞行员在峡谷中发现一片水域,还带有一块沙滩,尽管不清楚这片水域到底是什么,但是他们别无选择只能朝那里迫降。

起初飞行员想把飞机迫降在水面上以抵消一部分撞击力,但是他想起来后舱还有很多伤员,为了防止迫降在水面上造成伤员溺死,他最终决定迫降在沙滩上。飞机此时正以6000英尺每分钟的速度坠落,他必须通过旋翼自传让飞机继续往前滑行而不是直挺挺的从空中坠落。一番努力后,飞机重重的迫降在沙滩上,沙滩上有一块巨大的裸露的岩石导致这架重达23628磅的直升机倾倒在一边,里面的突击队员被震得弹向空中又摔回到地面,Mccarley被狠狠的甩到了机舱顶部,他的牙齿被摔断了,但是庆幸没有大碍,大家都很幸运,没有人在迫降中阵亡,飞机也没有爆炸起火。

Mccarley不敢松懈,一边将受伤的人员从飞机上就出来,一边收集武器弹药设置防线以防附近有北越军队再次进攻。

这时空中的A1攻击机在空中观摩了整个过程,确认了现场有幸存者后,A1攻击机的编队指挥官指示四架A1在现场低空慢速飞行尽可能的掩护赶来的CH53D营救地面人员。

意外的是,在这架备用运输机赶来的路上,并没有遭遇任何来自敌军的攻击,但是由于燃料不足,地面部队五分钟的撤退时间!

撤退非常顺利,地面人员在规定时间内全部登上了飞机,带上缴获的情报物资返回了dak to基地,随后A1攻击机和眼镜蛇武装直升机炸毁了留在现场的飞机残骸。

整个撤离行动堪称完美,72架飞机投下了数十万磅的炸弹,火箭弹和凝固汽油弹,一名B连的退伍老兵说,“如果不是强有力的空中掩护,我们不可能全身而退。”

10天后,归功于B连出色的表现,CIA主持的长手套行动成功夺取了波罗芬高原的战略要地,完全达到预定目标。

在四天的行动里,B连共有三人阵亡,均为土著队员。另有33名土著队员和全部16名绿色贝雷帽在战斗中受伤,但是其中只有5人需要住院治疗。此外,有两架CH53D海上种马直升机和一架UH1G被击落。

他们至少击毙了144名北越军队,击伤50名,另有大约288名死于空中打击。此外,他们摧毁了500发140mm火箭弹,300发82mm迫击炮弹,300发B40火箭弹,2000发23mm炮弹,12500发各式轻武器弹药,缴获了北越人民军第559交通大队共851页的文件,其中截止到1970年9月25日,有超过400页被归类为最高级别A级。

中国湖榴弹发射器有什么特点?

“中国湖”榴弹发射器是美军在越南战争期间设计的一种榴弹发射器,其采用类似霰弹枪的设计,火力大大提高。虽然名为“中国湖”,但“中国湖”榴弹发射器和中国却没有任何关系,而是得名于美国海军的中国湖海军武器中心。在越南战争期间,美军认为现有的M79榴弹发射器和XM148榴弹发射器虽然十分有效,但是装填速度太慢,难以应对战场多变的复杂环境。特别是美国海军的“海豹”特种部队希望装备一种射速更快的榴弹发射器。事实上,“中国湖”榴弹发射器就是为海豹部队专门研制的,不过陆军特种部队也得到了一部分“中国湖”榴弹发射器进行试用。不过随着越南战争的结束,“中国湖”榴弹发射器的研制工作也随之停止了。

“中国湖”榴弹发射器采用泵动式结构设计,发射40×46毫米低速榴弹,弹仓可以容纳3发榴弹,弹膛内还能容纳另一发。“中国湖”榴弹发射器的外观看起来就像是一支大号的泵动式霰弹枪。不过由于“中国湖”榴弹发射器大量使用了铝合金材料,其实际重量很轻,并不比M79重太多,但火力却有了成倍的提高。一名训练有素的射手完全能够在第一发榴弹命中目标之间将全部4发榴弹全部射向目标。但由于这种设计对榴弹的长度要求极高,“中国湖”榴弹发射器不能发射各种超长或更短的特种榴弹,实用性受到了严重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