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公传主要内容

《济公传》主要讲述济公济困扶危,惩治强梁,与为富不仁者作对的故事。叙济公原名李修缘,系“罗汉转世”,二十七岁出家灵隐寺。他不戒酒肉,佯狂似颠,故称济颠,曾治愈宰相秦熹之子病,为秦子之替修。

全书共二百四十回,其人物原型来自于一个佛教的祖师爷道济祖师,和另一个道教祖师爷济小塘,道济祖师原本是一个戒律守持的非常好的一代大德高僧,并非传记中所描绘的样子,可以参考《宋高僧传》,而济小塘祖师,也是一位行侠仗义,道行好深的大道长,道教没有酒肉之戒,所以两者合写之后,和尚不像个和尚,反倒像个大侠了。其中有很多故事都来自于佛道二教的祖师行实和当时的民间传说。

扩展资料:

济公(1148年(绍兴三年)二月初二-1209年(嘉定二年)五月十六日),法号道济,又称济癫和尚、济公活佛、济公禅师,俗名李修缘(一名李心远),南宋时浙江台州(今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永宁村)人。富有传说色彩的佛教禅门临济宗僧人,以不死守戒律、饮酒食肉、神通广大闻名。

生平

济公父李茂春,母王氏。先祖是李崇矩,天台临海都尉李文和的远孙。李崇矩是名臣,历仕后汉、后周、北宋三朝,当时后周殿前都检点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夺取政权后,建立北宋王朝,李崇矩也随之成为宋臣。

济公逃婚在杭州灵隐寺出家,法号道济,拜瞎堂慧远为师。喜好诵经打坐,不戒酒肉,更喜食狗肉蘸大蒜,语言诙谐,穿着破衣破帽手持破扇。因其行为不检点,被众僧告到其师慧远面前,慧远为庇护他说:“佛门之大,岂不容一癫僧!”故又被称做济癫。其师慧远圆寂后,被迫转到净慈寺。他医术精湛,常常救助百姓,被百姓称为济公活佛。传说是降龙罗汉转世。

道济于宋嘉定二年(1209年)五月十六日于净慈寺圆寂,临终前曾作一偈:“六十年来狼籍,东壁打到西壁。如今收拾归来,依旧水连天碧。”葬于虎跑(今杭州动物园南边),后人建有济公塔院。《净慈寺志》卷十九中收载其《入龛文》、《起龛文》、《挂真文》、《秉火文》、《起骨文》和《入塔文》。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济公》

济公传(济公传之活佛登基)-风君小屋帮我吧

济公传的作者是谁?内容是什么?

作者是郭小亭——清朝的一位小说家,整理了前朝多人对济公的描写,汇聚成《济公全传》。

主要内容:主要讲述是济公济困扶危、惩治强梁、与为富不仁者作对的故事,南宋时期,皇上无能,李修缘年少时在赤城山读书,与恩师之女赤雪青梅竹马。

父母大病,李修缘入灵隐寺出家三年,法号道济,随佛海禅师修行,以消父母之疾。道济嗜好酒肉,衣衫褴褛,不认得父母和赤雪,却爱打抱不平行救死扶弱之事。

扩展资料

《济公全传》,是清代文人郭小亭所作的一部长篇神魔小说。主要讲述济公和尚游走天下,遇到种种不平之事,一路惩恶扬善、扶危济困的故事。以“飞来峰”、“斗蟋蟀”、“八魔炼济颠”等故事较为著名。

《济公全传》来自民间,又扎根于民间,故事和传说的影响使全传更富内涵,济公的艺术形象也是独一无二的,在人们心里有十分鲜明的个性特色:诙谐、幽默,无拘无束,衣衫虽破烂,却整天嬉笑,虽一生游戏于人间,却每时每刻实践着普度众生的思想。

济公的故事和传说,实是我国历史上的一种文化现象,又是真正的民间文学。他的故事影响到社会、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济公是历史人物,人们在敬仰中遂渐升为信仰,在他圆寂后更有显圣灵异的传说出现,其中不乏有意无意的神化和佛化,使济公走向神坛。

至今济公生前的住所,活动过的地方,大都成为当今朝拜之圣地。济公也理所当然地成了人们心目中的神僧和活佛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济公全传

济公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内容简介:主要讲述南宋年间,京营节度使李茂春之子李修缘原是西天降龙罗汉,十八岁出家为僧,法号道济。董士宏寻女不得上吊自杀被济公救下,设法使父女二人重逢,又治好赵文会与苏北山母亲的眼疾。

监寺广亮火烧大碑楼欲害济公,被济公施法浇灭,一计不成,广亮又要令济公化缘重修大碑楼,济公答应。济公背负韦驮像到周宅降服女妖,周苏答应捐款。大碑楼重修成功,相府的管家假传相谕要强拆大碑楼,济公施法戏耍秦相,又治好秦相之子秦桓的怪病,终于度化了父子二人。

西川淫贼华云龙奸杀妇女、盗走相府珠冠,济公三度华云龙,无奈贼人执迷不悟,最终难逃法网。八魔强占金山寺,布下一座魔火金光阵炼济颠,灵空长老、紫霞真人助阵,收服八魔。济公重修金山寺后,仍然游走天下,济世救人。

济公传是哪个朝代的诗人写的

清代

《济公全传》,是清代文人郭小亭所作的一部长篇神魔小说。主要讲述济公和尚游走天下,遇到种种不平之事,一路惩恶扬善、扶危济困的故事。以“飞来峰”、“斗蟋蟀”、“八魔炼济颠”等故事较为著名。

《济公全传》主要讲述南宋年间,京营节度使李茂春之子李修缘原是西天降龙罗汉,十八岁出家为僧,法号道济。董士宏寻女不得上吊自杀被济公救下,设法使父女二人重逢,又治好赵文会与苏北山母亲的眼疾。

监寺广亮火烧大碑楼欲害济公,被济公施法浇灭,一计不成,广亮又要令济公化缘重修大碑楼,济公答应。济公背负韦驮像到周宅降服女妖,周苏答应捐款。大碑楼重修成功,相府的管家假传相谕要强拆大碑楼,济公施法戏耍秦相,又治好秦相之子秦桓的怪病,终于度化了父子二人。

西川淫贼华云龙奸杀妇女、盗走相府珠冠,济公三度华云龙,无奈贼人执迷不悟,最终难逃法网。八魔强占金山寺,布下一座魔火金光阵炼济颠,灵空长老、紫霞真人助阵,收服八魔。济公重修金山寺后,仍然游走天下,济世救人。

扩展资料:

《济公全传》写了天堂、人间、地狱;集神魔、武侠、公案小说于一书,特别具有趣味性。情节生动,多彩多姿,雅俗共赏。但主要写的还是市民生活,迎合了一般市民的审美需求。

《济公全传》也是以劝善惩恶为宗旨的。作者将理、事、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寓庄于谐,寓教于乐,采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成功地塑造了艺术形象。作者的思想倾向,藉形象自然流露,毫无说教之嫌。

明清时期,释道儒三教合一的思想成为民间社会思想的主流,他进一步摧垮了中国人原本就不虔诚的宗教思想。在这种大的现实背景下,济公小说的宗教色彩逐渐淡化,到了《济公全传》及其续书宗教意味以及宗教倾向已经完全消失了。

无论是神仙佛圣还是妖魔鬼怪,更像是一个个普通的凡人,这里边的神魔斗法,但与其说是神魔之争,倒不如说是江湖上高手之间的比拼更恰切。

而且这里面的法宝、阵法已毫无新意可言。妖魔们的法宝无非“捆仙绳”、“混元石”、“罩仙钟”一类,仍然未脱《西游记》、《封神榜》之故伎。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济公传

《济公传》简介50字

南宋时期,皇上无能,李修缘年少时在赤城山读书,与恩师之女赤雪青梅竹马。父母大病,李修缘入灵隐寺出家三年,法号道济,随佛海禅师修行,以消父母之疾。道济嗜好酒肉,衣衫褴褛,不认得父母和赤雪,却爱打抱不平行救死扶弱之事。道济倍受广亮陷害,也经受着梅影的诱惑。

时光如梭,父母双亡,赤雪容颜老去,伤心地出家为尼。道济功德受百姓尊崇,全城百姓在寺前跪求,道济身着褴褛衣衫已走出城外。伏虎现身说明天意,道济只笑不语,伏虎久劝未果,道济在彩云出处消失,道济向一座陌生的城池走去 。

《济公传之活佛登基》是由李大为执导的神话喜剧,郭德纲、陈孟奇、种丹妮等参加演出。该剧主要讲述是济公济困扶危、惩治强梁、与为富不仁者作对的故事。

扩展资料

主要角色

济公前世为西天的金身降龙罗汉,转世投胎到京营节度使李茂春家,原名李修缘,十八岁时双亲继丧,后在杭州灵隐寺出家,拜高僧远瞎堂为师,法号道济。他不喜颂经打坐,不戒酒肉,更喜蘸大蒜食狗肉,语言诙谐,穿着破衣破帽手持破扇,行事不同于常人,故又被称做济癫。其师远瞎堂圆寂后,被迫转到净慈寺。他神通广大,法术高强,常常救助百姓,惩治恶霸,由被百姓称为济公活佛。

济公是一个疯和尚的形象,他性格的主要特征是颠狂。形容的不修边幅,行为的不守规范,语言的嘻笑怒骂等等。他貌似游戏人生,玩世不恭。其实却有鲜明的爱憎,能扶危济困,惩恶扬善。他的颠狂,从艺术典型上说,有着多方面的作用:一是作为旧秩序的破坏者,不平事的救赎者,旧统治的反抗者,其颠狂的性格,正是自身安全的保护色。

不论他是真颠还是佯狂。这种性格为他的来去自由,进出方便,敢作敢为打下了一个基础。二是颠狂也是一种斗争与反抗的形式。在无法动摇旧统治的黑暗现实中,采取颠狂者的特殊手段,可以大泄民愤,大快人心。例如书中广亮火烧大碑楼,欲置济公于死地,济公竟一泡尿,撒了广亮一脑袋,把火浇灭。三是济公的颠狂也是其神性的一种表现形态。

他貌似肉体凡胎,实际却是一种“活活的知觉罗汉”。只要用手一拍天灵盖,便可透出佛光、灵光,威慑一切妖孽。其颠狂,正是他与常人的不同之处。他随心所欲,消形遁迹,未卜先知,不受时空所限,也非凡人所能及。

济公的佯狂不羁常令人想起花和尚鲁智深。济公和鲁智深共有的这分人性的童真,得到世人的喜爱。一般俗人,虽无佛门三归五戒约束,却比受三归五戒更甚的是名缰利锁束缚,动辄得咎,很难任情率性,但心中又向往无拘无束的自由。因此,济公和智深身上便寄寓了世人的一种理想,从他们可以得到精神上的解脱和愉悦。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济公传之活佛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