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鱼百科给各位分享金鱼吃水蚤会寄生虫嘛怎么办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水蚤喂鱼好不好(水蚤喂鱼好吗)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水蚤喂鱼好不好,干水蚤喂鱼的害处
1.水蚤喂鱼导致死鱼,说明水蚤喂得太多,导致水体恶化。
2.这种情况下需要控制投喂量,每天喂1-2次即可,每次要喂到七八分饱。
3.除了水蚤外,其它的鱼虫也都是不错的食物,可以给鱼儿进行投喂,但为了保险起见,最好在喂食前处理一下,杀灭里面的有害菌,或者先冰冻起来,需要喂的时候再化冻。
金鱼身上有寄生虫怎么办?
种鱼缸里很多小水蚤,能处理掉吗
出现这东西说明水质很好,一般不需要处理。
金鱼身上有寄生虫怎么办?
金鱼用鱼虫喂养会不会撑死?怎么喂比较合适?
我把家庭养金鱼的要诀告诉你:
1、喂食:饲喂的都是富有营养的动物性饲料和白芝麻等。动物性饲料如水蚤、蚯蚓、黄粉虫、青虫、皮虫等。主要喂食的是蚯蚓和白芝麻。红、黑的蚯蚓都可喂。可以喂食生的白芝麻为主。白芝麻很容易买到。金鱼很爱吃,很容易消化,并不容易污染水质。不要喂买来的劣质金鱼饲料。因为这种饲料淀粉太多,营养差,不易消化,水质容易污染,金鱼吃了营养不良,金鱼生长就比较慢了,还容易得病。金鱼只要吃的是容易消化的食物是不会撑死的。什么时候喂食,一般每天上午、下午各一次,不宜多喂,以吃尽为止。否则会污染水质的。
2、光照:最好把鱼缸放在有阳光照 射1-2小时的地方。这样利用阳光的紫外线杀菌。起到防病的作用。这样可以减少疾病。尽量做到鱼病预防为主,用药为辅。同时,由于光合作用,鱼体的颜色也比较鲜艳美观。
3、换水:要经常换水,能增加水中的溶解氧。换水时只能换去四分之一或三分之一,不能一下子换去很多,鱼儿不适应。保持水族箱中水质澄清至为重要。水中有充足的溶解氧鱼才能生长,长的快。否则就停止生长,甚至死亡。什么时候换水,没有定论,可根据水质而定,水质混浊的多换,否则少换。
4、放养密度: 家养的长方形水族箱因体积较小,千万不可多养,宜少不宜多。如在长为40厘米、宽25厘米、高30厘米的容器内,可饲养5~7厘米长的小金鱼6 ~8尾。如直径为26厘米、高为13厘米的圆形玻璃缸,可养4~6厘米的小金鱼4~6尾。鱼体身长超过8厘米的成鱼,不宜在小型的玻璃缸中饲养,而需在大玻璃缸中或的陶瓷缸中饲养,并配以小型充氧机备用,以防缺氧。这些放养密度只是参考数字,还要看水温的高低、鱼体的强弱和水质的好坏来决定,不能机械行事。一般说来,鱼体大,养数少;冬季多养,夏季少养;水温低时可多养,水温高时要少养。家养金鱼,如掌握了上述要点,就一定能够使金鱼保持健康活泼,色彩鲜艳,游弋水中,受人喜爱,使您百看不厌,其乐无穷。一定能养好的,祝你成功。
鱼缸里有寄生虫怎么办?
孔雀鱼(详情介绍)
寄生虫疾病一般分为体内寄生虫和体外寄生虫,一般孔雀鱼感染寄生虫疾病都会出现蹭缸的症状。鱼友们只有注意观察才能区分出是内寄还是外寄,小编就为你介绍几种孔雀鱼常见寄生虫疾病的症状及治疗。
一、鱼虱病
鲺病又称鱼虱病。鱼虱为寄生甲壳动物,活体透明,与寄主的体色很相似。外形似臭虫,又有鱼虱病和鱼龟病之称。鱼鲺寄生在鱼的体表和鳃上,吸取鱼的血液,使鱼体逐渐消瘦。在取食时用口刺和大颚刺伤或撕破鱼的皮肤,造成许多伤口,促使感染水中的微生物,从而引起病鱼死亡。此外,鲺用口刺吸血时所分泌的毒液对鱼有**作用。因此,病鱼在水中极度不安,急剧狂游和跳跃,每尾鱼只要有几个鲺寄生,就能引起死亡。
治疗方法:可用百万分之零点二五至五(0.25~5ppm)浓度的敌百虫溶液浸洗病鱼,也可用镊子摘除,还可用百万分之一(1ppm)的六六六溶液浸洗,或将鱼放入1.o%~1.5%食盐水中,经2~3天即可驱除寄生虫。
二、三代虫病
患三代虫病的幼鱼,鱼体开始褪色而变得苍白无光泽,体表粘液增多;鱼鳍下垂,末端卷曲且逐渐裂开;呈现极度不安状态,时而狂游于水中或急侧游于水底,企图摆脱寄生虫的*扰,继而食欲不振,游泳迟缓,逐渐消瘦,严重时引起病鱼死亡。鱼鳃上寄生三代虫后会造成呼吸困难,不久即窒息死亡。
治疗方法:治疗此类吸虫病最常用且有效的药物首推甲醛(福尔马林液)。用福尔马林液驱杀吸虫时,其剂量一定要足,否则会导致吸虫产生耐药性,形成具有抵抗力的突变种,而使药物难于驱杀。一般用药有两种方法:一是低剂量长时间,如用百万分之二十至四十(20~40ppm)药浴24小时后,进行换水二分之一以上;二是高剂量短时间,如用百万分之二百至二百五十(200~250ppm)药浴1小时后,进行换水90%以上。由于病鱼被吸虫寄生时需氧量较大,故在治疗中要不断打气增加溶氧。
三、小瓜虫病
又称白点病,患病的孔雀鱼为缓解身体不适也会不停的蹭缸。小瓜虫为凹口科、小瓜虫属、多子小瓜虫。这是一类体型比较大的纤毛虫。它的形态在幼虫期和成虫期有很大的差别。小瓜虫的幼虫侵袭鱼的皮肤和鳃,尤以皮肤为普遍。孔雀鱼鱼体感染初期,胸、背、尾鳍和体表皮肤均有白点状分布,此时病鱼照常觅食活动,几天后白点布满全身,鱼体失去活动能力,常呈呆滞状,浮于水面,游动迟钝,食欲不振,体质消皮肤伴有出血点,有时左右摆动,并在水族箱壁、水草、砂石旁侧身迅速游动蹭痒,游泳逐渐失去平衡。病程一般5-10天,传染速度极快,若治疗不及时,短时间内可造成大批死亡。
治疗方法:1、先停食4~5天:减少污染,保持水温恒定,升温比原水温高2~3℃为佳。
2、保持恒定水温:应该保持恒定的水温,减少水中的污染,防止小瓜虫的产生。
3、初期水温提高:当发现鹦鹉患上白点病,初期可以将水温提高,破环小瓜虫繁殖生长的环境,让小瓜虫自己灭亡。
4、甲基蓝结晶粉:水中释放少量的甲基蓝结晶粉,是整个水质变色即可,可以很好的消灭小瓜虫病原。
5、移除缸中水草:没有水草的情况下可适当投药,水草对各种药物敏感很快枯死。
6、加强饲养管理:此病要综合治疗,只用药收效不大,加强饲养管理很重要。
四、预防寄生虫的措施和要点
1、提高鱼体自身抵抗力
(1)要注意加强鱼类的营养,选用较好的配合饲料投喂,但要注意每次投喂的量不要太多。
(2)定期在饲料中添加一部分营养及免疫调节剂,例如免疫活性促长剂、鱼饲佳等,
(3)可使鱼类的体质得到较快的恢复,大大提高对外界寄生虫等病原生物的抵抗力,有效防止寄生虫病的暴发。
2、改善水体环境
(1)氧量不足时会产生大量的有毒中间产物,使鱼类的抵抗力大大下降,感染包括寄生虫在内的各类疾病的机率增加。
(2)除了要适当换水外,一定要保持水体的高溶氧与良好的水质环境,可定期使用水质改良剂与消毒剂,例如每10-15天施用一次益池保,或15 -20天施用一次保水王,有效促进水体浮游植物的生长和水色的好转及鱼类的摄食,防止代谢废物的积累,有效改善鱼类生存的水体环境。
3、杀灭鱼体携带的寄生虫
(1)由于鱼体在越冬前或多或少都带有一定的寄生虫,水温一有升高,这些寄生虫很容易大量繁殖,使鱼体大量感染。
(2)为了防止寄生虫病暴发,可选用市场上一些安全、高效、无公害的药物,例如“鱼虫杀星”、“克虫王”系列药物等,较彻底地杀灭越冬鱼体本身携带的少量寄生虫。
4、预防鱼儿寄生虫的其它方法:
(1)不要购买生病的或有异常的鱼。
(2)买鱼时多观测他们,看看他们的体色正常吗?游动活泼吗?索食勤快吗?有没有排白便的情况?
(3)做好新鱼的检疫。
(4)尽量不要喂食活饵,特别是红线虫、红虫、水蚤,就是要喂也可以把活饵先冷冻起来,这样带菌的情况没有活饵那样严重了。
(5)做好水质的消毒工作。
(6)减少鱼只的紧迫感,以免降低抵抗力。
(7)提供营养丰富的食物,没有细菌的危害,营养又丰富,只是鱼接受程度要比活饵慢些。
(8)做好预防性的驱虫工作,我每月最后几天就是这样的,先体外,后体内(体内用的是驱虫汉堡)。
金鱼患鲤锚头鱼蚤寄生引起的皮肤充血病怎样治
a、浸洗:在10千克水中放晶体敌百虫0.5~0.8克,浸洗病10~20分钟后用镊子摘取死虫体,隔日再用药一次,一周后即可见病鱼伤口痊愈。或0.01%商锰酸钾溶液浸洗,有明显交果。
b、泼洒:在1000千克水中放晶体敌百虫0.2~0.3克,进行泼洒,能杀死鲤锚头鱼蚤幼体。或0.01%高锰酸钾溶液泼洒,泼洒时水色以浅紫色为度,有明显效果。
(3)鱼虱寄生引起的皮肤充血病
病原体:虱体透明,外形似臭虫,卵产于缸池的石块或水草茎叶上,水温在29~31℃经10~14天孵出类似成虫的幼体。幼虫若在48小时内找不到寄主即死亡。
症状:病鱼体表可出现被鱼虱的口刺和大鄂刺伤或撕破的伤口。因受鱼虱分泌物的**,病鱼在水中时常急躁不安,时而沿缸池狂游,时而躲于池边或漂浮于水面,同时伤口还易遭受其他病原菌的感染,引致多种并发症。
流行期:鱼虱既能寄生于鱼体,又能在水中作短暂的游动,故传播迅速,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一般多见于6~8月。
防治:
a、浸洗:在10千克水中放晶体敌百虫1克,浸洗病鱼10~15分钟,连续用药两次可彻底杀死虫体。
b、泼洒:在1000千克水中放晶体敌百虫0.2克,进行泼洒治疗,效果更好。
你去百度 观赏鱼+其他关键词,好多知识。或 金鱼+养殖什么的
虾缸里为什么会有水蚤?这种水蚤是叫剑水蚤吗?
草缸的底砂里面就有蛋白虫和剑水蚤。虾缸开了一个月左右里面刚发现有一只剑水蚤,我正打算怎么弄死他。好像说水过肥就会有这些东西。我看我的小鱼也不怎么吃这个。
出现剑水蚤或者小水蚤的时候,说明你的水质是达到理想状态的,它们就像水里的指示标,虫子活跃了,水质也就挺好。
水蚤是一种无脊椎动物,在天然水体中广泛存在,在处理不好的自来水中也会出现,通常来说,水蚤是白色的小虫子,在水里跳跃式前进,仔细看得话 是可以观察到的。
剑水蚤:雌性体长一般在1.5毫米左右。头胸部卵圆形,胸部5自由节,腹部细长,4节分界明显。尾叉的背面有纵行隆线,内缘有1列刚毛。第1触角分14~17节(很少为18节),末3节侧缘有1列小刺。第1~4胸足的内、外枝均分3节。第5胸足分2节,它的基节与5胸节明显分离,外末角附长羽状刚毛1根,末节较为长大,表面大多均有小刺,内缘中部或近末部具1强刺,末缘附长大的羽状刚毛1根,纳精囊一般呈圆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