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每年三月三要吃地菜煮鸡蛋吃了眼睛就真的能“光明”么?

农村自古就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在三月初三这天,在很多的地方都是有煮鸡蛋的传统,当然,这个煮鸡蛋不是平时放入清水煮几分钟就行,而是和“地菜”一起煮才行,“地菜”也叫“荠菜”。在南方地区,很多地方都有“三月三地菜煮鸡蛋”的说法,老辈人说:三月三这一天吃了荠菜煮鸡蛋,那么一年内头也不痛,腰腿也不痛,还会治疗头晕,而且不会被蛇咬。当然,这些习俗只是民间说法,还有待考证。

关于地菜煮鸡蛋的来源也有很多说法。相传三国时期,华佗来到沔城采药的时候遇到了大雨,在一位老人家避雨的时候,听闻他有头晕的症状,于是就去菜园中采了一把荠菜,洗净捣碎滤出汁水后煮鸡蛋,让老人每日服用,几日之后,老人的头晕症竟好了不少,因为当时是农历三月初三,于是村民们每年都如此食用,慢慢就成了一种风俗习惯。

荠菜煮鸡蛋作为一种风俗文化,流传的时间久远,这里的寓意也特别好,由于“荠菜”谐音是“集财”,“聚财”。因此,老百姓在三月初三祭祖这天,都会借助祖先的灵气和财气,将新鲜的荠菜捆成一少把放在汤里,与鸡蛋一起煮,全家大小都吃上一碗,寓意全家发财运。

说了这么多,荠菜不仅是一种美食,也代表人们的一种美好愿望。但从中医来说,荠菜入药最大的功效是祛陈寒,而药性又十分平和。“三月三吃荠菜”就是为了祛除冬天积存的寒气,增强抵抗力。所以,民间才有了这种说法,说大人吃了强身健体,耳聪目明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芥菜煮鸡蛋的做法?

荠菜洗净,凉水下锅,加入洗净的鸡蛋,小火慢炖十五分钟,关火闷两分钟即可。

荠荠菜煮鸡蛋必须是开花的吗?

三月三,我们这边人用荠菜花煮鸡蛋吃,就是老的荠菜开花的,洗净和鸡蛋一起煮,据悉鸡蛋吃了可以强身健体,滋养身体。

三月三为什么有吃荠菜花煮鸡蛋的传统习俗?

我国的不少地方都有 三月三荠菜花煮鸡蛋”的传统习俗。荠菜又叫地菜,虽是野菜,但营养丰富,含有大量的胡萝卜素、B维生素和维生素C,而且钙、铁的含量也比较高,具有清热止血、清肝明目、利尿消肿之功效。

鸡蛋则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卵磷脂和维生素A。这两种动植物搭配在一起,自然对身体很有好处。又因荠菜的谐音是“聚财”,所以人们将新鲜荠菜洗净后捆成一束,放入鸡蛋、红枣、生姜一起煮,剥蛋喝汤,既沾一点财气和灵气,又能防病健身。但要注意,红枣应在鸡蛋煮熟后再放,这样既可保证荠菜的清香及药用功效完全渗入鸡蛋中,又可让红枣不烂、香甜可口。

此外, 三月三,还是个古老的节日,是从春秋战国时期的“上已节”演变而来的。那时这个节没有固定的日子,一般在三月上旬。“已”是地支中的干位。过去纪年纪月纪日用六十花甲,即以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字与地支“子丑寅卯辰己午未申酉戍亥”十二字轮番搭配,以数学组合方式组成六十个组合形式来记日记年。“上己”就是三月中第一个出现“己”的日子,因此叫“上己”。过去,在这一天,人们要到野外郊游踏青。青年男女在这一天得到了彻底的解放,可以不受礼教约束,自由交往。 到秦时,“上己节”的活动被正式定在三月初三这一天。

这天,人们在郊外荡秋千,踏青、放风筝,观风景,青年男女对歌抒怀,各行其乐。到唐代,这种风气还一直流传着,甚至连皇家戒备森严的宫廷也敞开了大门,让嫔妃宫女到郊外欢度一日。诗圣杜甫描写玄宗宠妃杨玉环及其姐妹到长安城外郊游时就写到:“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三月三这个节日发展到后来,在人们的生活中渐渐淡下去了,即使某些仍保留着这一风俗的地方,内容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逐渐成了一个休息、游乐和集市贸易活动的节日。发展到今天我们也就吃个“煮鸡蛋”就算是过三月三了。

荠菜煮鸡蛋要不要放盐?

荠菜煮鸡蛋要想好吃的话,我们需要放入一些食用盐,因为通过盐分的渗入,就会使鸡蛋的荠菜味渗透的更加彻底,而且对于食用盐的放量也有一定的限制,基本上是十个鸡蛋以内需要放十五克食用盐,十个鸡蛋以上需要放入大约二十五克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