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酒开瓶器的编年史

  开瓶器[开瓶器,有普通塑料开瓶器,酒刀(小刀开瓶器),欧式开瓶器,T型开瓶器,合金开瓶器(蝴蝶开瓶器),真空开瓶器,电动开瓶器,台式开瓶器 ,墙挂式开瓶器,迷你开瓶器等。]的较早雏形出现在十七世纪八十年代。军械工人将一种清洗*筒的工具进行加工制成了简易的开瓶器。在之后的三百年里,发明家[发明家,指创造、拥有新装置、新设计或新方法者能更好地提高和影响人类生活水平、对人类社会未来发展有着巨大帮助,在人类发明史上作出伟大奉献或在发明界有一定影响力的人物。]们在这个雏形的基础上不断改进,下面好酒网小编就对其进化过程做简单地介绍。
相关推荐:常见葡萄酒[葡萄酒是以葡萄为原料酿造的一种果酒。]开瓶器用法、葡萄酒开瓶器的结构

  前列个获得专利的开瓶器
  牧师塞缪尔·亨谢尔(Samuel Henshall)在1795年获得了世界上前列个开瓶器的专利。亨谢尔是英国牛津大学的一位神职人员,与伯明翰的着名制造商马修·博尔顿[博尔顿于1874年成立,是1888年**联盟的创立成员之一。](Mathew Boulton)合作将这款开瓶器推向了市场。那时的开瓶器是一根带有木质手柄的螺旋转,亨谢尔在手柄与螺旋转之间加上了一个内凹的圆盘。这个圆盘既可以防止螺旋转插得过深,还可以利用木塞塞身的转动,破坏瓶与软木塞[软木塞素有葡萄酒“守护神”的美誉,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理想的葡萄酒瓶塞。]之间的密封。
  亨谢尔的开瓶器得到了非常广泛的使用,一直延续了100多年。然而开瓶器爱好者[《爱好者》是一款Android平台的应用。]们(helixophiles)认为虽然亨谢尔拥有开瓶器的设计专利,但是开瓶器的模型在几十年前就有了,他不能算是。

  单向螺旋的出现
  开瓶器的另一个重要改革也是由英**领跑的。爱德华·汤普森(Edward Thompson)在1802年通过嵌套螺旋转实现了开瓶器的单向螺旋化,并因此获得了专利。这种开瓶器在前列根螺旋转旋到头时,第二根会继续旋紧带动软木塞旋转及向上移出。此后,其他种类的开瓶器也开始采用这种设计,其中包括着名的“Zig-Zag”(之字形[《之字形》是一款休闲益智类的游戏,支持Android 1.5系统。])开瓶器。
  “酒侍之友”——海马刀
  1882年,德国发明家卡尔·F·A·维英克(Carl F.A. Wienke) 申请了“Waiter’s Friend”(也被称为“Butler’s Friend”和“Wine Key”)的专利。这一款可折叠的开瓶器身形细长,包括一根螺旋杆和和一根杠杆。因其外形小巧可方便放在口袋,并且很像是普通的折叠刀,因此时常被侍酒师称为“酒刀”,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酒侍之友”。“酒侍之友”借助刀与瓶口的杠杆作用使酒塞更容易拔出。之后也进行了许多改良,其中较出名的是现在较常见的双截杠杆设计,在此基础上的其他变形体也深受各界葡萄酒爱好者的欢迎。

红酒开瓶器的编年史

  蝴蝶形开瓶器——带翅膀更安心
  H.S.希利(H.S.Heely)在1888年发明了带齿轮的双翼开瓶器,他称之为A1 Heeley Double Lever。1930传入美国,被意大利设计师Dominick Rosati申请专利,至今非常流行。在使用时,随着螺旋杆旋入酒塞,两侧的臂会抬起来,将臂下压就可以拔出酒塞。尤其当酒塞很厚重时,使用这款开瓶器既省力又方便,其他廉价又劣质的开瓶器则只能束手无策了。

  近代革新
  1979年,工程师赫伯特[赫伯特生于1961年4月10日,在新西兰国内,他可以被看作是一位足坛名宿。]·艾伦(Herbert Allen)设计了“Screwpull”开瓶器并申请了专利。艾伦的开瓶器使用了聚碳酸酯塑料和铜镍合金,置于酒瓶上形体流畅,被收入现代艺术博物馆收藏。使用起来也如它的外观一样简洁优雅——只需旋转手柄即可。

  赫伯特·艾伦还设计了另一款开瓶器并获得了专利。这一款开瓶器通过一根手杆一上一下的动作,将酒塞快速拔出。改良成为兔形开瓶器一时风靡全美。

  开瓶器的将来会如何?也许有一天,我们不会再想着怎么拔出酒塞了。至少对于昂贵的酒,我们希望能喝得久一点。Coravin取酒器是将一根注射器插入酒塞中向酒瓶内注射惰性气体,酒液就会流出来。整个过程不用取出酒塞,也不会使氧气进入瓶内。对于拥有好酒又舍不得喝的人们来说,Coravin是不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