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白酒特点有哪些?

我国白酒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博大精深,那么,古代人们喝的白酒都有哪些特点呢?古代人和我们相比酒量孰更大呢?我们在看小说或者古装剧[古装剧(英文:costume drama)是指时代背景设定为古代的电视剧,亦包括架空历史但穿着古装并模仿古人习惯的电视剧。]的时候,可以看到古人喝酒,动不动就是几升一斗,甚至以石计量。
酒仙李白”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三百杯》是一款Android平台的应用。]”,酒篓子刘伶”一饮一斛,五斗解醒”,酒伯淳于髡[淳于髡(kūn)(约公元前386年~前310年),黄县(今山东省龙口市)人,战国时期齐国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一斗亦醉,一石亦醉”,**之君陈后主”日饮一石”,武松喝了十八大碗还能过景阳冈打虎…这些文字描述足以打败现代人的酒量了,这些是真的吗?
前列,古代的酒稀。
早先的酒是酿造酒[酿造酒(FermentedAlcoholicDrink)又称发酵酒、原汁酒,是借着酵母作用,把含淀粉和糖质原料的物质进行发酵,产生酒精成分而形成酒。]。西方用酵母使葡萄发酵,我国用曲药使粮食发酵。这样的酒,较多十几度,因为到了十四度,酒精就会把酵母,曲药杀死。
到了宋代,发明了蒸馏,酒的度数才提了上去,而高度白酒,是很后来的事。宋代科学家沈括曾说,汉代的酒,不过”粗有酒气”而已,也就是说,刚有点酒味,别看他们大口大碗地喝,较多相当黄酒,也许不过啤酒。
2003年,在挖掘西安北郊一座汉墓中,人们得到一大罐52斤西汉美酒,轰动一时,关注众多。气相色谱的分析结果却让人失望:酒精含量只有0.1%!如果汉人喝的就是这样的酒,与饮水何异?别听他们吹了。
第二,古代的度量衡小。

古时白酒特点有哪些?

西汉的一升,只不过是现在的0.3升。东汉的一升,不足现在的0.2升。唐朝的大了些,也不到0.6。至于喝酒用的斗,石,更和我们今天的不可同日而语。
第三,古人喝酒,时间非常地长。
长夜之饮,通宵达旦,是平常事[《平常事》是qingshuiwuyan所著红袖添香网连载的言情小说。],酒自然就下去得多。那时的人反正有的是时间,没别的事,不用等着喝完酒去卡拉OK或打扑克,或者**,泡妞。
第四,还有一条,古人用词往往比较夸张。
那些写古人饮酒海量的语句,一般是出现在文学作品里,诗歌里,那不是严格的观察记录,也没有公证员[公证员是指符合法定条件,在公证机构从事公证业务的执业人员。]的监督,不必太较真。夸张,是文学的一种非常普遍的手法。信手拈来[信手拈来是一个成语,拼音是xìn shǒu niān lái,意思是随手拿来。],就可以举一些例子:怒发冲冠[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刻骨铭心,入木三分,千钧一发,立锥之地……言过其实,成了文化中常见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