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拉菲到底为什么这么牛?

  对于所有的葡萄酒[葡萄酒是以葡萄为原料酿造的一种果酒。]爱好者[《爱好者》是一款Android平台的应用。]来说,要是能够一品82年的拉菲[拉菲是享誉世界的法国波尔多葡萄酒之一。],那可真是莫大荣幸的事。即使不是葡萄酒爱好者,说起1982年的拉菲那也是响当当的有名,可谓是天价红酒的代名词了。那么1982年的拉菲到底为什么这么牛呢?下面小编就来为您解答。

1982年拉菲到底为什么这么牛?

  1982年究竟是收获了多少葡萄,酿了多少葡萄酒?都喝了三十年了,1982年的空瓶子连起来可以绕地球不知多少圈了。为什么一定是1982年?到底有多少人喝过1982年的?
  一切要从1982那年说起。新的一年春暖花开,一切顺利地进行着。5月底的霜冻让小范围内的葡萄园[《葡萄园》为厦门市竹树基督教堂内部刊物,每月一期,每月中下旬出版。]受到了影响,但是整体上无伤大雅。夏季到来了,气候炎热间或夹杂着降雨,葡萄树[葡萄树简介:葡萄树putao shu:The grape。]挂果均匀。侯伯王酒庄[酒庄(Chateau)指一个陆地单位,通常归土地占有者所有葡萄的种植,葡萄酒的酿造和贮存,灌装过程都在酒庄内进行。](haut brion)当年的酿酒师[酿酒师指酒类酿造过程中,从事指导生产工艺设计、参数控制等工作的人员。]让·伯纳德·德尔马(jean bernard delmas)曾经评价说,1982年的夏季堪比1989年以及2005年,炎热干燥却不干旱,完美无缺!虽然前半年顺利度过,但是熟识葡萄酒的朋友们都知道,较关键的时刻是秋季葡萄采收时节。几场暴雨狂风往往就能粉碎葡萄农们一年的成果,类似1964年发生的悲剧一样。1982年是自1976年以来较早熟的一个年份,9月6号,就连位于产区较北部的梅多克也开始了葡萄采收工作。采收时分,阳光充足,下了几场小雨,但是无碍葡萄健康。
  如果仅从当年的气候条件来分析,就算是较严格的酿酒师,好像也挑不出什么毛病。可是,将其放到30年前的时代背景中来看,这个年份其实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么轻松。
  辛酸几人知?
  今天的酿酒技术以及酿酒设备与30多年前不可同日而语,1982年夏季的高温被当时的人士们称为“加州气温”。一般的小酒庄并没有控温设备,就算是大的列级酒庄也不一定都有。酿酒的过程中,温度没有控制好的话,能不能正常发酵都是个问题。《decanter》杂志的记者尼古拉·菲斯(nicolas faith)在2008年刊登的一篇文章中说到这么一个不为人知的小故事。玛歌酒庄(chateau margaux)当时的酿酒师艾米丽[艾米丽,出自游戏《绯色流星》。]· 佩诺(emile peynaud,现代酿酒技术之父)非常担忧酿酒间气温过高的问题,他害怕酒庄的老木桶无法保证葡萄汁的正常发酵。建议当时年轻的女庄主柯新尼·门泽罗普洛斯(corinne mentzelopoulos)花费2万英镑来购买发酵罐降温设备。这是一笔不小的投入,女庄主反问佩诺,如果玛歌是您自己的酒庄,您会购买吗?很长的一段沉默之后,他才摇头说不。幸运的是,他的担忧并没有成为现实。
  那个年代,在佩诺的领导下,现代酿酒工业刚刚起步。酿酒师们能用比较科学的方式来控制发酵现象。但是,这些奋斗在酿酒前列线的人们,对于葡萄树的种植管理以及葡萄树与土地之间的关系并不了解。拉菲酒庄的酿酒师说过这么一句不太中听的话:佩诺老师对于葡萄种植学了解不多,甚至于可以说是一无所知。在这个情况下,一些以砾石结构为主体的葡萄园受到了热浪的强烈袭击,葡萄酒的质量自然也受到了影响。除了玛歌酒庄,侯伯王酒庄以及美讯酒庄(la mission haut brion)等名庄以外,玛歌和格拉芙产区(grave)这两个多砾石的产区,1982年葡萄酒的整体质量要比圣朱利安(saint julien),波雅克(paulliac)以及圣艾斯戴夫(saint estephe)都略逊一筹。
  1982年还有另外一个特点,那就是高产。除了气候条件特别好以外,另外一个原因也许是让人“闻者伤心,见者流泪”的1956年2月的霜冻灾害带来的后果。这场大灾难摧毁了波尔多许许多多的葡萄园,一部分的葡萄树是在之后重新种植的。到1982年时,这些葡萄树才20岁出头,精力旺盛,挂果丰富!
  综合上述,个人以为,从质量的角度来考虑,盲目崇拜所有的1982年波尔多葡萄酒是没有道理的。82年的拉菲也确实是实至名归的佳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