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鱼趴缸底怎么解决?

今天鱼百科给各位分享金鱼为什么趴缸底游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金鱼趴缸底怎么解决?(金鱼趴缸底怎么办)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金鱼趴缸底怎么解决?

金鱼趴缸底怎么解决?

饲养者发现以后,需要立即将它们捞出来,放在一起单独的容器中养殖,避免它们传染给其它的鱼。
饲养者还可以根据金鱼的其它表现和症状来判断它们的病因,并且及时治疗。
如果无法判断的话,可以通过升温、加盐、爆氧的方式来处理。

金鱼吃饱为什么就爬缸底了?

金鱼趴在缸底不动的原因有正常生理状态、应激反应或非正常病理状态这三种可能。1、正常生理状态——鱼是脊椎动物,需要用睡觉的方式消除神经系统和肢体的疲劳,它们还如果睡着呢,当然就趴在缸底不动。2、应激反应——新入缸或新换水造成一定压力,鱼不适应时就会表现出趴在缸底不动,过一段时间适应了就好了。3、非正常病理状态——各种疾病造成的生理能力下降,不爱动,在鱼缸底部沉着。须区别病因对症治疗。如果趴在缸底不动,有时候突然狂游,说明状态很差,可能快要死了。最好大量换水,同时化验水质。

夏天金鱼趴缸底?

金鱼沉底游不动原因有正常生理状态、应激反应或非正常病理状态、死亡不久等四种可能。1、正常生理状态——鱼是脊椎动物,需要用睡觉的方式消除神经系统和肢体的疲劳,它们还如果睡着呢,当然就沉在缸底,动作缓慢。2、应激反应——新入缸或新换水造成一定压力,鱼不适应时就会表现出沉在缸底,动作缓慢等情况,过一段时间适应了就好了。3、非正常病理状态——各种疾病造成的生理能力下降,不爱动,在鱼缸底部沉着。须区别病因对症治疗。4、刚刚死亡——还未腐烂,否则就浮起来了,最好尽快捞走。

为什么金鱼一直沉在鱼缸底下?

新买的金鱼沉在水底可能是因为还没适应新环境,此时最好把金鱼放在安静的地方,保证水质,耐心等待一段时间,等其自己恢复。也可能是因为水温变化比较大**到了金鱼,此时要及时调整水温,将之调至与旧水相似的程度。还可能是因为金鱼生病了,比如烂尾病、鱼鳃病,此时要根据病因及时给金鱼用药治疗。

金鱼趴缸底不愿动?

可能是水温太低造成的,水温过低,它们的活动量会受到影响。饲养者需要将水温提升到18℃以上。水质太差:也有可能是水质太差导致,饲养者保证水体干净。生病:还有可能是生病导致,饲养者需要立即治疗。不适应新环境:也有可能是到了新环境不适应,饲养者需要保持环境稳定、舒适。

我养的金鱼为什么老是趴在缸底?

金鱼趴在缸底不动的原因有正常生理状态、应激反应或非正常病理状态这三种可能。1、正常生理状态——鱼是脊椎动物,需要用睡觉的方式消除神经系统和肢体的疲劳,它们还如果睡着呢,当然就趴在缸底不动。2、应激反应——新入缸或新换水造成一定压力,鱼不适应时就会表现出趴在缸底不动,过一段时间适应了就好了。3、非正常病理状态——各种疾病造成的生理能力下降,不爱动,在鱼缸底部沉着。须区别病因对症治疗。扩展资料金鱼虽是一种经人类完全驯化的杂食性鱼类,但是,它和鲫鱼等其他鱼类一样,饲料是否选择合理,投喂是否正确可直接影响金鱼的生长发育、色彩深浅和鲜艳程度、特征的显现、丰满与否、以及产卵数量、孵化率和金鱼的抗病力。

金鱼趴缸底,活动量少,是什么原因?

一、金鱼老趴缸底的原因:1、水质出现问题。2、长时间在水底下不游,就是生病了。3、水压底或受到惊吓。4、低于10℃的话,由于生物酶的活性降低,鱼也是不爱活动的。(一)外部形态的区别:(1)体形的差别:雄性金鱼一般体形略长,雌性金鱼身体较短且圆。怀卵期雌鱼较雄鱼腹部膨大。(2)尾柄的差别:雄鱼比雌鱼略粗壮。(3)胸鳍的差别:细心观察可发现,雄鱼稍尖长,胸鳍第一根鳍刺较粗硬;雌鱼呈短圆形,胸鳍第一根鳍刺不太硬。(三)手感与动感:用手轻托鱼的腹部,中指和无名指感触到雄鱼腹部有一条明显的硬线,雌鱼则腹部较软。走过鱼池边时,猛踏脚观察,雄鱼游动速度快而且敏捷,雌鱼动作则慢一些。扩展资料:喂养金鱼的方法:1、可以用自来水养金鱼。自来水属人工水源,水质比较清洁,含杂质少,细菌与有害物质少,可用来饲养金鱼,使用之前必须经过去氯处理。2、金鱼一般在0—39摄氏度的水中都能生存。适宜金鱼生长的水温为10—25度,在这种水温中金鱼游动活泼,食欲旺盛,生长发育好,体质健康,色彩鲜艳。3、金鱼虽然对温度适应范围较广,但对温度的急速变化却非常敏感,水温突变,往往是引发金鱼生病的主要原因。如果水温突然升高或下降,其幅度超过5℃左右时,金鱼就会生病或死亡.4、换水要根据鱼的数量和温度情况来掌握,鱼多、温度高就要勤换多换,鱼少、温度低就要少换并适当延长换水时间,一般每2天换1次水,换水量是总量的1/3-1/4。

金鱼为什么会在鱼缸底部很不安的游动,这是什么情况的反应?

以下供参考可能原因1-水温太低,鱼儿躲在水底。2-疾病.感冒症状:精神呆滞,离群独处于缸底不动,皮肤和鳍失去原有的光泽,颜色暗淡,皮肤黏液分泌失调,鳍条间粘连,不能舒展。严重时食欲大减,甚至不摄食。行动失衡,漂浮于水面。治疗方法:(1)用适量的板蓝根冲剂颗粒投喂病鱼,3—10条鱼喂1—2克为好。(2)用0.1%的食盐水洗浴消毒10—15分钟,每天一次。针尾(爆发性传染病)症状:最初见病鱼烦躁不安,各鳍条紧夹不展,游泳时呈蛇行状或只甩尾巴不怎么前进,似在挣扎,进而眼眶下颌体表胸鳍基出现小块或点状血斑。有的鳃丝出血诸端烂蚀。尾鳍夹角明显变小,严重时缩成一锥形,鱼只不断地摇动身体,喜聚集于水面或水底的角落,病鱼不会很快死掉,但影响摄食及发育。治疗方法:(1)隔离治疗。土霉素或氯霉素制成十万分之一浓度的水溶液,将病鱼浸泡其中,直至病状消失。(2)全缸泼洒饱和盐水(每升饲养水加一毫升饱和盐水。提高水温到28~30度。如有必要还可以下黄粉预防继发性细菌感染。.厌食症症状:(1)整天不进食,趴在缸底或躲在角落一动不动。(2)容易紧张、受惊,到处乱窜乱撞。(3)生病的迹象、现象发生。治疗方法:(1)换一个新环或环境改变鱼一开始都会不安,可在一两天内都不要喂它。(2)对转换饲料会有一段适应时间,可饿它几天再喂新饲料或将前饲料掺和新饲料一起餵。(3)生病时减少喂食,在病源消失后再循序喂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