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鱼百科给各位分享小雨量标准是多少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小雨量是什么标准?(小雨的降雨量是什么标准)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小雨量是什么标准?
在气象学上,降水等级的划分是根据降水量确定的,一般在24小时内,降水小于10毫米为小雨,10-24.9毫米为中雨,25-49.9毫米为大雨,50-100毫米才为暴雨,大于100毫米的就是大暴雨了.“降水量”这个气象术语,在日常的天气预报...
雨量标准计算公式?
降水量计算公式降水量计算方法
降水根据其不同的物理特征可分为液态降水和固态降水。液态降水有毛毛雨、雨、雷阵雨、冻雨、阵雨等,固态降水有雪、雹、霰等,还有液态固态混合型降水:如雨夹雪等。
降水量就是指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和固态(经融化后)降水,没有经过蒸发、渗透和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深度。他的单位是毫米。在气象上用降水量来区分降水的强度。可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 特大暴雨,小雪、中雪、大雪和暴雪等。
小雨: 雨点清晰可见, 没漂浮现象;下地不四溅;洼地积 水很慢;屋上雨声微弱,屋檐只有滴水;12小时内 降水量小于 5mm或24小时内降水量小于10mm的降雨 过程。
中雨: 雨落如线,雨滴不易分辨;落硬地四溅;洼地积水 较快;屋顶有沙沙雨声;12小时内降水量 5~15mm 或24小时内降水量10~25mm的降雨过程。
大雨 :雨降如倾盆,模糊成片;洼地积水极快;屋顶有哗 哗雨声;12小时内降水量15~30mm或24小时内降水 量25~50mm的降雨过程。
暴雨: 凡24小时内降水量超过50mm的降雨过程统称为暴雨。 根据暴雨的强度可分为: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 三种。暴 雨:12小时内降水量30~70mm或24小时内降水量 50~100mm的降雨过程。 大暴雨: 12小时内降水量70~140 mm或24小时内降 水量100~250mm的降雨过程。 特大暴雨:12小时内降水量大于140 mm或24小时内 降水量大于250mm的降雨过程。
小雪:12小时内降雪量小于1.0mm(折合为融化后的雨水量, 下同)或24小时内降雪量小于2.5mm的降雪过程。
中雪:12小时内降雪量1.0~3.0mm或24小时内降雪量 2.5 ~5.0mm或积雪深度达3CM的降雪过程。
大雪:12小时内降雪量3.0~6.0mm或24小时内降雪量 5.0 ~10.0mm或积雪深度达5CM的降雪过程。
暴雪:12小时内降雪量大于6.0 mm或24小时内降雪量大于 10.0mm或积雪深度达8CM的降雪过程。
下雨毫升如何计算?
答:下雨时,测量下雨量是用专门的量杯和量筒。下雨时把量杯放在雨中,把在规定的时间内下到量杯中的雨水,(未蒸发和流失)倒入量筒,量筒显示的刻度,就是单位时间的降雨量。一毫升等于一立方厘米。降雨量分为:小雨、中雨、大雨和暴雨。二十四小时下雨小于十五毫米是小雨,大于五十毫米是暴雨。
正常降雨量是多少?
指的是天空中落到地面的雨水,未蒸发、渗透、流失而在水面上积聚的水层深度,称为降雨量,以毫米为单位,定义为:一定是空范围内,专门容器测得的降雨量。降水量等级可分为12种不同的降雨类型:小雨:12小时内降水量为0.1 - 4.9mm或24小时内降水量为0.1 - 9.9mm降雨。中雨:12小时内降水量5.0~14.9mm或24小时内降水量10.0~24.9mm的降雨过程。大雨:12小时内降水量15.0~29.9mm或24小时内降水量25.0~49.9mm的降雨过程。暴雨:12小时内降水量30.0~69.9mm或24小时内降水量50.0~99.9mm的降雨过程。大暴雨:12小时内降水量70.0~139.9mm或24小时内降水量100.0~249.9mm的降雨过程。特大暴雨:12小时内降水量大于等于140.0mm或24小时内降水量大于等于250.0mm的降雨过程。小雪:12小时内降雪量小于1.0mm(折合为融化后的雨水量,下同)或24小时内降雪量小于2.5mm的降雪过程。中雪:12小时内降雪量1.0~3.0mm或24小时内降雪量2.5~5.0mm或积雪深度达3CM的降雪过程。大雪:12小时内降雪量3.0~6.0mm或24小时内降雪量5.0~10.0mm或积雪深度达5CM的降雪过程。暴雪:12小时内降雪量大于6.0mm或24小时内降雪量大于10.0mm或积雪深度达8CM的降雪过程。大暴雪:12小时内降雪量大于12.0mm或24小时内降雪量大于20.0mm或积雪深度达16CM的降雪过程。特大暴雪:12小时内降雪量大于24.0mm或24小时内降雪量大于40.0mm或积雪深度达32CM的降雪过程。降雨量等级知识扩展降雨量等级在不同的部门有不同的标准测量降雨量的主要部门为:气象部门、防汛部门、水文部门,其对降雨量等级的划分都不同。气象部门降雨量等级划分:小雨0.1~4.9毫米 0.1~9.9毫米小到中雨3.0~9.9毫米 5.0~16.9毫米中雨5.0~14.9毫米 10.0~24.9毫米中到大雨10.0~22.9毫米 17.0~37.9毫米大雨15.0~29.9毫米 25.0~49.9毫米大到暴雨30.0~49.9毫米 38.0~74.9毫米暴雨30.0~69.9毫米 50.0~99.9毫米暴雨到大暴雨50.0~104.9毫米 75.0~174.9毫米大暴雨70.0~140.0毫米 100.0~250.0毫米大暴雨到特大暴雨105.0~170.0毫米 175.0~300.0毫米特大暴雨>140.0毫米>250.0毫米防汛部门:降雨量是在一定时间内降落在地面上的某一点或某一单位面积上的水层深度,以毫米计算。根据国家防办《防汛手册》规定,凡24小时的累计降雨量超过50毫米者定为暴雨。小雨:12小时降雨量R12<5;24小时降雨量R12<10中雨:12小时降雨量5≦R12<10;24小时降雨量10≦R12<25大雨:12小时降雨量10≦R12<30;24小时降雨量25≦R12<50暴雨:12小时降雨量30≦R12<70;24小时降雨量50≦R12<100大暴雨:12小时降雨量70≦R12<140;24小时降雨量100≦R12<200特大暴雨:12小时降雨量140≦R12;24小时降雨量200≦R12(R:小时,其余数值单位为毫米)水文部门:通常说的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一般以日降雨量衡量。其中小雨指日降雨量在10毫米以下;中雨日降雨量为10~24.9毫米;大雨降雨量为25~49.9毫米;暴雨降雨量为50~99.9毫米;大暴雨降雨量为100~199.9毫米;特大暴雨降雨量在200毫米以上。人们也可以通过降雨情况来区分将雨量等级小雨:一般雨点清晰可辩,没有飘浮现象;落到地面、石板或屋瓦上不四溅;地面泥水浅洼形成很慢;至少两分钟以上才会润湿石板、屋瓦;屋檐下只有滴水。中雨:雨水如线,雨滴不易分辨;落在硬地、屋瓦上雨水四溅;水洼泥潭形成很快;屋顶有沙沙声。大雨:雨如倾盆,模糊成片;落在屋瓦、水泥地或石板上可四处飞溅,水潭形成很快;屋顶雨水有喧闹声。
下雨的毫米量是怎么定的?
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雨水,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水面上积聚的水层深度,本人们称为降雨量(以毫米为单位),它可以直观地表示降雨的多少。 目前,测定降雨量常用的仪器包括雨量筒和量杯。 雨量筒的直径一般为20厘米,内装一个漏斗和一个瓶子。量杯的直径为4厘米,它与雨量筒是配套使用的。 测量时,将雨量筒中的雨水倒在量杯中,根据杯上的刻度就可知道当天的降雨量了。 中国气象局规定:24小时内的降雨量称之为日降雨量,凡是日雨量在10毫米以下称为小雨,10。0-24。9毫米为中雨,25。0-49。9毫米为大雨,暴雨为50。0-99。9毫米,大暴雨为100。 0-250。0毫米,超过250。0毫米的称为特大暴雨。
天气预报中说的下雨量为多少毫米是啥意思?
气象小常识
什么是降雨量?
日前,读者来信问到:“降雨量是如何测定的?(如花都录得20毫米的雨量中的20毫米是如何确定的呢?)”
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雨水,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水面上积聚的水层深度,我们称为降雨量(以毫米为单位),它可以直观地表示降雨的多少。
目前,测定降雨量常用的仪器包括雨量筒和量杯。雨量筒的直径一般为20厘米,内装一个漏斗和一个瓶子。量杯的直径为4厘米,它与雨量筒是配套使用的。测量时,将雨量筒中的雨水倒在量杯中,根据杯上的刻度就可知道当天的降雨量了。
中国气象局规定:24小时内的降雨量称之为日降雨量,凡是日雨量在10毫米以下称为小雨,10.0-24.9毫米为中雨,25.0-49.9毫米为大雨,暴雨为50.0-99.9毫米,大暴雨为100.0-250.0毫米,超过250.0毫米的称为特大暴雨。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少数地区根据广东省具体情况另有规定。例如,多雨的广东,日雨量80毫米以上称暴雨;少雨的陕西延安地区,日雨量达到30毫米以上就称为暴雨。(
降雨量:指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的雨、雪、雹等以及由水汽凝结成的露、霜等总水量,其单位为mm。
降雨强度:指单位时段内的降雨量。以毫米/分或毫米/时计。我国气象部门一般采用的降雨强度标准为:小雨:12小时内雨量小于5毫米,或24小时内雨量小于10毫米;中雨:12小时内雨量为5-14.9毫米,或24小时内雨量为10-24.9毫米;大雨:12小时内雨量为15-29.9毫米,或24小时内雨量为25-49.9毫米。暴雨的定量标准,各地并不一致,视具体情况而定。气象上大致规定暴雨按强度分**:暴雨:12小时雨量等于和大于30毫米,或24小时雨量等于和大于50毫米;大暴雨:12小时雨量等于和大于70毫米,或24小时雨量等于和大于100毫米;特大暴雨:12小时雨量等于和大于140毫米,或24小时雨量等于和大于250毫米。
怎样测量降雨量?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雨水,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水面上积聚的水层深度,我们称为降雨量(以毫米为单位),它可以直观地表示降雨的多少。目前,测定降雨量常用的仪器包括雨量筒和量杯。雨量筒的直径一般为20厘米,内装一个漏斗和一个瓶子。量杯的直径为4厘米,它与雨量筒是配套使用的。测量时,将雨量筒中的雨水倒在量杯中,根据杯上的刻度就可知道当天的降雨量了。中国气象局规定:24小时内的降雨量称之为日降雨量,凡是日雨量在10毫米以下称为小雨,10.0-24.9毫米为中雨,25.0-49.9毫米为大雨,暴雨为50.0-99.9毫米,大暴雨为100.0-250.0毫米,超过250.0毫米的称为特大暴雨。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少数地区根据本省具体情况另有规定。例如,多雨的广东,日雨量80毫米以上称暴雨;少雨的陕西延安地区,日雨量达到30毫米以上就称为暴雨。如果你手边没有雨量筒,那也不用担心,利用一些常见的器皿,你完全可以自制一个,效果也相当不错。取一个口径为20厘米的一次性塑料或纸制碗(可选用大小合适的方便面纸碗),在其底部凿一比玉米粒稍大的小洞,然后将碗放在一个无盖的罐子上。罐内有一玻璃瓶,瓶口与碗底的小洞相接。简易雨量筒就做好了。简易雨量筒做好后,便可将它放在离地70厘米高处(筒口距地面的距离)承接雨水。雨停后,用秤称出瓶中的水重,30克水即相当于1毫米的降雨量
天气预报上说的降雨量是怎么算的?
是以24小时降雨量的累积总量计算的,计算单位:毫米。小雨是指24小时内降水量不超过10毫米,小到中雨为5~16.9毫米,中雨为10~24.9毫米,中到大雨为17~37.9毫米,大雨为25~49.9毫米,大到暴雨为38~74.9毫米,24小时内雨量超过50毫米的称为暴雨,超过100毫米的称为大暴雨,超过250毫米的称为特大暴雨。
降水的等级?
下雨的等级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六个等级。一定时段内,降落到水平地面上的雨水深度叫做雨量。如日降雨量是在1日内降落在某面积上的总雨量。1、小雨:雨量在0.1至10毫米之间,可淋湿衣服,马路上有少量积水,泥土地面全湿,但无积水现象。2、中雨︰雨量在10至25毫米,可听到雨声,洼地有少量积水现象。3、大雨:雨量在25至50毫米,雨声激烈,在排水不良的地方积水不消,水沟流水很快。4、暴雨∶指在短时期内出现大量降水。雨量大于50毫米的即称暴雨。暴雨时,大雨倾盆,马路立见积水。5、大暴雨︰雨量达到100毫米。6、特大暴雨︰雨量超过200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