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鱼身上有白霜怎么恢复?

今天鱼百科给各位分享鹦鹉鱼长了白点怎么治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鹦鹉鱼身上白霜怎么恢复?(鹦鹉鱼身上有白霜怎么恢复过来)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鹦鹉鱼身上有白霜怎么恢复?

鹦鹉鱼身上有白霜怎么恢复?

鹦鹉鱼身上长白霜是由于白点病导致的,可以给鹦鹉鱼水中下盐,还要将水温升高来抑制白点虫等细菌生长,通常是温度升高到32度左右。还能使用孔雀石绿和抗生素进行药浴,亚甲基蓝也能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如果病情严重就用黄粉调黄水进行治疗,但是要对没发病的鹦鹉鱼进行隔离,不然会传染。鹦鹉鱼长白霜要加强对鱼缸的过滤,并且大量的换水使水质更加健康,还能将鹦鹉鱼捞出来用高锰酸钾或者苏打水进行清洗,都对白霜的脱落有好处。

鹦鹉鱼身上出现了许多白点怎么办啊?

有白点,是很多吗,应该是得了白点病。 这种病在养鱼时经常出现。什么季节都会出现的喔!! 由于昼夜的温差大,未添置恒温设备的鱼缸里的热带鱼最易得白点病。白点病又名小瓜虫病,热带鱼得此病后,先于鳃盖和各鳍条上长出细小白点,然后长满全身,后期体表粘液增多,白点成白色囊肿泡状,似覆有一层白膜。病鱼往往活动明显减少,浮于水面或群聚一隅,若不及时治疗,则会日渐消瘦直至死亡。 白点病比较好治,只要把水温提升到32度,再用1%盐水浸泡就可以了。还可以去买专门治白点病的药,如白点净,效果不错。

我的鹦鹉鱼身上都发白了白点很多放了“万能鱼药”不管用呢?

很可能是头洞,也有可能是白点病,头洞的症状是鹦鹉鱼的头部皮肤或者两眼之间有白色突肿,有的严重的以及溃烂,将这个部位挑破后有白色恶臭液体流出,头洞的发病位置比较固定,一般多数是病发在鱼类头部的双眼之间或往上一点的位置,头洞和白点病一样很难治疗,尤其是鱼生病已经到后期的时候,头洞几乎是没救了。针对于早期的头洞治愈率比较高,治疗方法可以使用老三样,早期的头洞没有那么可怕,有时候甚至有时候可以说比肠炎还容易治疗,刚开始需要使用手术将患病部分彻底清除,这个手术部分如果操作的好,后期恢复比较好,操作不好带来后期感染就会造成病情的进一步恶化,首先把鱼缸的水质调好,先把鱼缸换掉三分之一甚至一半的水,把水温升高加到30摄氏度附近度,在治疗期间加强养殖缸的过滤,可以通过打上氧气,又可以放入一些海盐,接着使用棉签,锋利的小刀片,一些消炎成分的药物,首先把白色的液体挤出来,如果伤口还没有溃烂,就用刀片把它挑破,这个操作需要胆大心细,最好一步到位,结束后在用小儿抗生素药物进行药浴,防止后期细菌感染,每天进行换水,如果是白点病,仔细看可以看到鱼鳍上一些白白的小点点,针对白点病同样可以使用老三样的治疗方法,升温以及加盐。

血鹦鹉生白点病怎么办?

血鹦鹉是热带鱼生白点病是较好治理的,只需升高水温达30-32度连续5-7天就能根治此病。此病如不及时治理容易快速传染到其它鱼,严重容易引起死亡。

鹦鹉鱼身上长了一块白块怎么回事?

鹦鹉鱼身上有白斑表示鹦鹉鱼得了白点病。这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外寄生虫病;一年四季都可感染,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  症状:早期,各鳍及身躯有个别的小白点,有食欲,精神没有多大变化;中期,鳍、身躯到处是白点,没有食欲,不爱活动,到处蹭痒,颜色变暗;晚期,白点布满全身,鱼浮在水面或沉入箱底。鱼有气无力,左右摇摆,体表粘膜增多,呼吸困难,窒息而死。 治疗:此病要综合治疗,只用药收效不大,加强饲养管理很重要。首先停食4~5天,减少污染;同时保持水温恒定,升温比原水温高2~3℃为佳。在没有水草的情况下可适当投药,因水草对各种药物敏感很快枯死。  1)早期可投入0.5%~1%食盐,可取得一定效果。  2)初期、中期可用1~5ppm的呋喃西林粉剂洒全箱。用火柴棍蘸甲基蓝结晶粉,涮入病鱼箱内变色即可,都有较好效果。  3)早期、中期,将红汞放入水中,变成淡红色即可,有很好的消灭病原的作用,但不能反复使用,因汞有毒,鱼不易排出体外。  4)中期、晚期,特效药为◇◇亚汞,但鱼对此药很敏感,易造成死亡,故一般情况下不采用。90×45×60(厘米)箱放绿豆粒大小一块即可,此药也不能反复使用。北京动物园治疗此病治愈率较高,一般损失不大。

鹦鹉鱼头上长白点,局部好象还有溃烂怎么办?请高手指点?

是头洞病,捞出小心挂掉白色物后会看到是个凹坑,小心擦干填入黄粉再用凡士林覆盖,坚持每天一次;同时换水1/3调节缸内水含盐0.8%(工业盐),按说明下甲基蓝、杀菌水即可。一般一周明显好转,半月基本痊愈。若继续发展则扩散增加头洞或更深,不久就会死掉。

鹦鹉鱼患白点病后需要及时换水么,采取的有效措施是什么?

白点病,马上升温到30度,下硝酸亚汞(盒装1米鱼缸三袋为准)严重配合日本上野黄粉一起下,几乎第二天见效,有好转就可以换掉三分之一水了,记住以后换水别有温差就好拉

鹦鹉鱼得了白点病?

鹦鹉鱼得了白点病可按鱼的白点病治疗。  白点病的病原是由原生动物小瓜虫侵入鱼体皮肤或鳃部而引发。 1.患病初期,胸鳍、背鳍、尾鳍和体表皮肤均有白点状散布,病鱼虽照常觅食,但常聚集鱼缸的角上互相挤擦。病鱼会用身体摩擦硬物,希望藉此清除身上讨厌的病原体。几天后白点布满全身,病鱼常呆滞状浮在水面,严重的全身似洒满白粉,多在春、秋和梅雨季节发生,尤其在缺乏光照、低温、活饵的尾部下容易流行。此病传染速度很快,如不及时治疗会二次感染合并水霉病及细菌感染,严重时,药物无效,会大批死亡。要及早治疗。  2.鹦鹉鱼是热带鱼可升高水温达到根治的效果,升高水温达30-32度5-7天就能根治此病。  3.也可用药物治理,可用2ppm的硝酸亚汞或0.5ppm孔雀石绿溶液侵洗病鱼2-3小时。当病鱼症状消失后,要及时更换新水,以免时间太长引致鱼的汞中毒。预防此病只须注意保持25℃以上的水温,引进新鱼时先将新鱼用高锰酸钾溶液或盐水浸泡消毒后才放入鱼缸,一般就能杜绝白点病的发生。多采用小瓜虫不耐高温的弱点,提高水温到32℃,再配备药物治疗,通常治愈率可达90%以上。若治疗及时,治愈率可达100%。用1%盐水或庆大霉素浸泡15分钟左右,一天一次,浸泡数天。或用百万分之二(2ppm)的甲基蓝溶液,每天浸泡6小时;或用28~30℃的百万分之二(2ppm)的盐酸奎宁药液浸泡3~5天,均可取得良好效果。

鹦鹉鱼身上有白点,而且已经侧游了,怎么办啊?急?

一般水温在28度以上就不会有白点病了,买个保温棒回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