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鱼百科给各位分享金鱼得了沙门氏菌怎么治疗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怎样防治沙门氏菌病?(如何防治沙门氏菌)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怎样防治沙门氏菌病?
沙门氏菌病又称副伤寒,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各种家畜、家禽及野生动物以胃肠机能紊乱和败血症为特征的传染病。
(1)病原
沙门氏菌革兰氏染色阴性,不产生芽孢,也无荚膜,绝大部分沙门氏菌有鞭毛,能运动。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需氧及兼性厌氧。最适生长温度为37℃。本菌对干燥、腐败、日光等因素具有一定的抵抗力,在外界条件下可生存数周,在60℃条件下1小时,70℃条件下20分钟致死。一般常用消毒剂的常规浓度均能杀死本菌。
(2)流行病学
在自然条件下,貂、狐、貉均易感。本病主要经消化道感染,污染的肉类饲料和饮水等为主要传染源,多数沙门氏菌为条件性致病菌,在动物的肠道内寄生。当不卫生的饲养条件、气候的剧烈变化等致使动物抵抗力降低时,发生内源性感染。本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在6~8月份呈暴发性流行。
(3)病理解剖
尸体营养状态取决于病期。胃空虚或有少量黏液样的液体,黏膜肿胀,有时充血,肝增大,呈暗红色或土黄色。脾脏多数病例高度肿胀,增大6~8倍。肾微肿,呈暗红色、灰红色或带有淡黄色。膀胱多空虚,黏膜上有散在的出血点。
(4)临床症状
自然感染潜伏期3~20天,平均为14天。人工感染时,潜伏期为2~5天。
根据机体抵抗力和病原的毒力,本病在临床上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大致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3种。当急性经过时,病兽拒食,先兴奋,后沉郁,体温升高到41~42℃,轻微波动于整个病期,只有在死前不久才下降。大多数病兽躺卧于小室内,走动时背弓起,两眼流泪,沿笼子慢慢移动,发生下痢、呕吐,在昏迷状态下死亡。一般经5~10个小时或延至2~3天死亡。
亚急性经过时,主要表现胃肠机能高度紊乱,体温升高到40~41℃,精神沉郁,呼吸浅表频数,食欲丧失。病貂被毛蓬乱无光,眼睛下陷无神,有时化脓性结膜炎。下痢,粪便呈水样,混有血液,衰弱无力,卧于笼中,后期麻痹,衰竭而死。慢性型表现为顽固性腹泻,贫血,毛焦蓬乱,卡他性胃肠炎,极度衰竭,经2~3周死亡。
(5)病理解剖变化
尸体营养状态取决于病期。大肠无明显变化,肝脏增大,呈暗红色或土黄色。脾高度肿胀,增大6~8倍。肾微肿呈暗红色。
(6)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解剖变化,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进行细菌学检查。
(7)治疗
预防沙门氏菌病主要是把住饲料和饮水的卫生关。幼貂可接种沙门氏多价菌苗,分2次,间隔7天,每次1~2毫升。当发病时,对病貂和疑似病貂均应立即治疗。可随饲料投服新霉素,每次10万~15万单位,每天2次,连用5天;也可用氯霉素0.1~0.5克,连用5~7天。可应用仔猪副伤寒血清,皮下注射20~40毫升;也可用庆大霉素2万~4万单位,肌内注射。
沙门氏菌怎么杀死
消灭沙门氏菌小妙招,专家教你如何正确处理鸡肉,避免细菌感染
沙门氏菌用什么药
氧氟沙星类的,头孢第三代类的即可.
沙门氏菌属的药敏结果及临床治疗用药选择情况。
对伤寒、副伤寒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细菌药敏结果作回顾性分析。
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已成为主要的致病沙门氏菌,对阿莫西林、氨苄青霉素、头孢一代、头孢二代耐药率较高,分别为88.7%、45.5%、88%、35.3%,这些抗生素已不适宜作为伤寒的治疗药物;
阿米卡星、庆大霉素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虽对沙门氏菌有良好的敏感性,但由于其不易渗入细胞内,故不可单独用来治疗沙门氏菌感染;
喹诺酮类抗生素有良好的细胞渗透性,抗菌谱广,敏感率高,可作为治疗伤寒的首选药物,若能与三代头孢或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联用则更好。
注:奎诺酮类抗生素就是那些个叫做XXX沙星的东东——诺氟沙星、盐酸环丙沙星、盐酸氧氟沙星、盐酸左氧氟沙星。
其中,盐酸左氧氟沙星是目前喹诺酮类抗生素中对付沙门氏菌属及多数致胃肠道感染细菌较强大的一种。
再提醒兄弟们:但凡胃肠道感染,有腹泻、呕吐症状的,别忘了‘补液’:handshake
买不到‘口服补液盐’,禽用电解质加适量的(2%-10%,视废绝食物的情况而定)葡萄糖也行。
‘口服补液盐’、禽用电解质,应按照说明书兑水。那东东不是某些兄弟想象的那样——浓点儿治病快:o :L 搞不好要食盐中毒死鸽子的:funk:
晋江青阳那个地方有老中医 治疑难杂症 保健养生 看内科的
青阳中医院,挂老专家的号。老中医看的一般都是全科。很多方面都能看。肾病我推荐您服用中药汤剂治疗。效果比西医激素好。希望您早日康复。
沙门氏菌感染如何防治
沙门氏菌感染的治疗包括两个方面:即病因治疗及对症处理。病因治疗就是应用抗生素控制病菌繁殖和消灭病菌。对于年龄小,或病性重的患儿应采用静脉给予抗生素,并同时应用两种抗生素.
用药时间应视病情而定,总疗程不应短于2周。必须注意,在开始时抗生素用量不宜过大,特别是杀灭病菌的抗生素。
沙门氏菌病如何防治?
沙门氏菌病又称副伤寒,是由沙门氏菌属中的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引起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以下痢为主要症状,鹅和各种家禽都能感染。为了与引起鸡白痢、鸡伤寒的沙门氏菌病区别,该病又叫禽副伤寒。
(1)病原本病的病原体是沙门氏菌属的多种菌。引起禽副伤寒的沙门氏菌,常见的有六七种,最主要的是鼠伤寒沙门氏菌。病原菌的种类常因地区和家禽种类的不同而有差别。引起鹅副伤寒的病菌抵抗力不很强,在60℃下15分钟即失去致病作用。病菌在土壤、粪便和水中生存时间很长。如鼠伤寒沙门氏菌在土壤中至少可生存280天,在池塘中也能存活119天,在饮水中能够生存数周乃至3个月之久。有些沙门氏菌在蛋壳表面、壳膜和内容物里,在室温条件下可生存8周。一般消毒药物都能很快杀死鹅副伤寒病菌。(2)流行特点本病在鸡、火鸡、珍珠鸡、野鸡、鹌鹑、孔雀等雉科禽类,鸭、鹅等游禽类,鸽、麻雀、芙蓉鸟等鸣禽类,以及属于不同科属的野禽均可感染,并能互相传染,也会传染给人类。本病在自然条件下,主要侵害雏禽。雏鹅患病呈急性或亚急性,成年鹅则呈慢性或隐性感染。本病的传染源主要是患病和病愈带菌并排菌的禽只。带菌鹅所产的蛋,由于被沙门氏菌污染,孵化时使胚胎多数死亡,少数未死亡的,出壳后发病并排出病菌,污染外界环境,将病传播开。主要传染途径是通过消化道,引起水平传播。其次,通过种蛋,引起垂直传播。带菌鹅所产的种蛋,孵化时可使胚胎死亡或雏鹅出壳十几小时后发病,4~14日龄内出现死亡高峰。本菌为条件性的病原菌,在清洁的饮水、饲料,甚至在健康鹅的消化道或呼吸道中都有存在。当机体抵抗力降低、环境诱因变大、其他疾病并发时,会造成发病或流行。(3)临床症状急性者多见于幼鹅,慢性者多见于成年鹅。潜伏期一般为12~18小时,有时稍长。急性病例常发生在孵化后数天内,往往不见症状就死亡。这种情况多是由卵内传递或雏鹅在孵化器内接触细菌感染。雏鹅1~3周易感性高,表现为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消失,口渴,喘气,呆立,头下垂,眼闭,眼睑浮肿,两翅下垂,排粥样或水样稀粪。当*周粪污干涸后,则阻塞*门,排便困难,结膜发炎,鼻流浆液性分泌物,羽毛蓬乱,关节肿胀疼痛,出现跛行。(4)剖检急性病例中往往无明显的病理变化。病程较长时,肝肿大、充血,呈古铜色,表面被纤维素渗出物覆盖,肝实质有黄白色针尖大的坏死灶。肠道有出血性炎症,其中以十二指肠较为严重,肠淋巴滤泡肿大。脾脏肿大,伴有出血条纹或小点坏死灶。胆囊肿胀并充满大量胆汁,心包内积有浆液性纤维素渗出物,盲肠内有干酪样物质形成栓塞。在慢性病例中,表现为腹腔积水,输卵管炎及卵巢炎。(5)防治措施①防止蛋壳污染。保持产蛋箱内清洁卫生,经常更换垫料。每天及时捡蛋,做到箱内不存蛋。每天的种蛋及时分类、消毒后入库。蛋库的温度为12℃,相对湿度为75%。要做到经常性消毒,保持蛋库清洁卫生。种蛋入孵前再进行1次消毒。孵化器和孵化室的卫生防疫消毒工作非常重要,要制定相应的制度,闲人免进,做到室内无病毒、无细菌。
②防止雏鹅感染。接运雏鹅用的箱具、车辆要严格消毒。育雏舍在进雏前,对地面、空间和垫草要彻底消毒,雏鹅的饲料和饮水中加适量抗菌药。消灭鼠类和蚊蝇,防止麻雀等飞进育雏舍。
③加强雏鹅阶段的饲养管理。育雏舍内要铺置干燥清洁的褥草,要有足够数量的饮水器和料槽。舍内温度在1周龄内要保持28~30℃,以后每增加1周龄舍温下降2℃。雏鹅不要与种鹅或育肥鹅同栏饲养。冬季注意防寒保暖,夏季要避免舍内进入雨水,防止地面潮湿。
④治疗:土霉素等对本病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用药量和用药的途径,可依据病情而定。
怎样防治沙门氏菌病?
沙门氏菌病又称副伤寒,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各种家畜、家禽及野生动物以胃肠机能紊乱和败血症为特征的传染病。
(1)病原
沙门氏菌革兰氏染色阴性,不产生芽孢,也无荚膜,绝大部分沙门氏菌有鞭毛,能运动。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需氧及兼性厌氧。最适生长温度为37℃。本菌对干燥、腐败、日光等因素具有一定的抵抗力,在外界条件下可生存数周,在60℃条件下1小时,70℃条件下20分钟致死。一般常用消毒剂的常规浓度均能杀死本菌。
(2)流行病学
在自然条件下,貂、狐、貉均易感。本病主要经消化道感染,污染的肉类饲料和饮水等为主要传染源,多数沙门氏菌为条件性致病菌,在动物的肠道内寄生。当不卫生的饲养条件、气候的剧烈变化等致使动物抵抗力降低时,发生内源性感染。本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在6~8月份呈暴发性流行。
(3)病理解剖
尸体营养状态取决于病期。胃空虚或有少量黏液样的液体,黏膜肿胀,有时充血,肝增大,呈暗红色或土黄色。脾脏多数病例高度肿胀,增大6~8倍。肾微肿,呈暗红色、灰红色或带有淡黄色。膀胱多空虚,黏膜上有散在的出血点。
(4)临床症状
自然感染潜伏期3~20天,平均为14天。人工感染时,潜伏期为2~5天。
根据机体抵抗力和病原的毒力,本病在临床上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大致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3种。当急性经过时,病兽拒食,先兴奋,后沉郁,体温升高到41~42℃,轻微波动于整个病期,只有在死前不久才下降。大多数病兽躺卧于小室内,走动时背弓起,两眼流泪,沿笼子慢慢移动,发生下痢、呕吐,在昏迷状态下死亡。一般经5~10个小时或延至2~3天死亡。
亚急性经过时,主要表现胃肠机能高度紊乱,体温升高到40~41℃,精神沉郁,呼吸浅表频数,食欲丧失。病貂被毛蓬乱无光,眼睛下陷无神,有时化脓性结膜炎。下痢,粪便呈水样,混有血液,衰弱无力,卧于笼中,后期麻痹,衰竭而死。慢性型表现为顽固性腹泻,贫血,毛焦蓬乱,卡他性胃肠炎,极度衰竭,经2~3周死亡。
(5)病理解剖变化
尸体营养状态取决于病期。大肠无明显变化,肝脏增大,呈暗红色或土黄色。脾高度肿胀,增大6~8倍。肾微肿呈暗红色。
(6)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解剖变化,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进行细菌学检查。
(7)治疗
预防沙门氏菌病主要是把住饲料和饮水的卫生关。幼貂可接种沙门氏多价菌苗,分2次,间隔7天,每次1~2毫升。当发病时,对病貂和疑似病貂均应立即治疗。可随饲料投服新霉素,每次10万~15万单位,每天2次,连用5天;也可用氯霉素0.1~0.5克,连用5~7天。可应用仔猪副伤寒血清,皮下注射20~40毫升;也可用庆大霉素2万~4万单位,肌内注射。
宝宝感染沙门氏菌后怎么防护
沙门氏菌感染是夏季门诊中多见的肠道感染性疾病。它是肠杆菌科的一种细菌,是革兰氏阴性杆菌,为致病菌。通俗地说,就是人们吃了不干净食物,沙门氏菌便会在肠道内繁殖。
感染了沙门氏菌后主要表现为:发烧、腹泻、腹部绞痛等肠炎的症状,通常出现在被细菌感染后的12-72小时内,病程会持续4-7天。很多人不接受治疗也能自愈,但感染严重者会出现脱水的症状,所以还应及时就医。儿童、老年人和免疫系统功能差的人受到严重感染的可能性最大。
不光是食用西红柿,其他的瓜果蔬菜也是一样,都要选择新鲜的,没有变质的,食用前一定要清洗干净,选择洁净的刀具。
生西红柿最好在饭后吃,以免空腹**胃肠,避免与胃酸结合成不易消化的物质引起胃脘不适。另外,西红柿偏凉,脾胃虚寒者不宜。不成熟的青西红柿含龙葵碱,多吃会中毒,故不应食未熟透的西红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