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哪个部位对女性最好?
如何用艾灸治疗宫寒与痛经
===
很多年轻女性爱吃寒凉食物,长期穿低腰露腹的衣裤,吹空调等,形成小腹中的“冬天”,都使阴寒水湿等停留体内引起痛经。
在中医上来讲,长期吃寒凉的食物最容易造成体内血液凝滞,气血淤滞不通,气血流通差,而很多女性因为爱美,着装比较暴露,外界的风寒湿邪气很容易直接侵袭到皮肤,长时间会造成皮肤血管收缩,皮肤毛囊闭塞,汗出不畅。这两个因素结合,对女性伤害很大。女性月经是由生殖激素系统调节,是生殖繁殖的需要。如果女性因为寒邪侵袭,就很有可能出现宫寒的情况,出现痛经。痛经往往是女性在经期及前后,出现小腹或者腰部疼痛,甚至痛及腰骶。严重者可能伴有恶心、呕吐、冷汗淋漓、手足冷等症。不仅对工作和生活产生不良影响,而且与不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临床半数以上的不孕患者伴随有不同程度的痛经。
艾灸可以温补助阳,疏通气血,缓急止痛,对于宫寒的女性有很好的疗效。艾灸在人体常见的穴位有内关、中极、天枢等。
具体穴位可以参考如下:
艾灸取穴
1、中极穴
【标准定位】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4寸。
【主治疾病】小便不利,遗溺不禁,遗精,白浊,疝气偏坠,积聚疼痛,月经不调,阴痛,阴痒,痛经,带下,崩漏,阴挺,产后恶露不止,胞衣不下,水肿。
2、天枢穴
【标准定位】脐中旁开2寸。
【主治疾病】腹痛、腹胀、便秘、腹泻、痢疾等胃肠病。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疾患。
3、子宫穴
【标准定位】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中极旁开3寸。
【主治病症】子宫下垂,月经不调,痛经,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内膜炎,不孕症等。
4、三阴交
【标准定位】位于人体下肢穴位。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主治疾病】适用于腹胀肠鸣、大便泄泻、月经不调、崩漏带下、痛经闭经、小便不利、神经衰弱、肾虚阳痿、失眠健忘、精力不足、容易疲劳等病症。
一般来讲单纯宫寒而造成的月经不调,用艾灸可以解决,疗效可靠,无不良反应。
【操作方法】中极穴、天枢穴、子宫穴用粗艾条并排灸。
【艾灸方法】用艾条或配合灸盒做温和灸,注意艾灸与皮肤保持10cm距离(距离过近容易引起烫伤),每日一次,每次每穴30分钟,30日一个小疗程,小疗程中间间隔2-3天,100日一个大疗程,女性朋友经期停灸。
按摩 血海 祛斑 多久 可以 见效
(一)取穴主穴:百会。配穴:足三里、外关、行间、三阴交、血海、关元。
月经 推迟 艾灸 哪个 部位
关元穴,子宫穴,血海穴都是不错的选择。除此之外,还有更多的穴位进行艾灸,对月经不调有调理作用。月经不调常表现为月经滞后,呈不定期或者是淋漓不净,这些都属于月经不调。月经不调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治疗。
什么 是 丹田 , 丹田 具体 位置 如何 确定 ?
说到艾灸哪个部位对女性最好?其具体答案与所属部位穴位的主要功能和季节等因素有关。具体分述如下。
首先,对于女性来说,夏季常会有心火和肝火,心火会导致女性心烦失眠、口舌生疮、舌红等症状,肝火则会导致女性爱发脾气、头痛、头晕、口苦等症状,对于心火需要艾条灸少府和少冲两个穴位,而对于肝火就需要灸太冲穴和行间穴。
其次,还可以艾灸以下的这些保健要穴。
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为最常见的保健要穴,其位于小腿前外侧面的上部,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具体操时我们可以对准穴位点燃,3~5分钟,每日一次。能够起到调理脾胃,调理气血,助消化,补虚弱的作用。
神阙穴、气海穴、关元穴
这3个穴位也为保健要穴。神阙穴在腹部,脐中央(肚脐眼);气海穴在下腹部,当前下中线上,脐下1.5寸;关元穴在下腹部下中线上,当脐中下三寸。具体操作时,我们可以对准穴位点燃,3~5分钟,每日一次。能够起到培补正气,温补元阳,健运脾胃,通调肠道的作用。
背腧穴
人体五脏六腑在背部各有一背腧穴,如心腧穴、肝腧穴、大肠腧穴等,位于背腰部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上,其位置大体与相关脏腑所在的部位的上下排列接近。
具体操作时,因穴位较多,个人不便于操作,最好到医院由针灸科大夫用艾箱灸进行艾灸。灸背腧穴可补充全身阳气,去除体内寒邪。
因此,对女性来说,可以艾灸的穴位,因其所发生的疾病和特定穴位功能的不同,我们还可以选取其它的穴位进行艾灸,以起到温通经络、扶正驱邪、培补气血的作用。
人体 经脉 穴位 , 名称 和 位置 ?
据人民网,以往常把肥胖分为单纯性肥胖和病理性肥胖两大类,而内分泌与代谢病学科的专家还有一种用颜色分类方法:根据不同症状体征,分为白、黑、黄、红四种颜色。每种颜色有其特殊的病理变化,对应的减肥方法和治疗手段也各有不同。
1、“白胖子”:皮肤白嫩,外表均匀;单纯性的肥胖
这类人群的身体质量指数(BMI:BMI是用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平方得出的数字,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大于或等于28,但并没有代谢异常。外表看起来皮肤白嫩,胖得均匀,故名“白胖子”。这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单纯性肥胖,一般不需要特别的药物干预。
中医认为,脾胃功能减弱导致体虚,进而新陈代谢减慢,机体活力减弱,摄入的热量不能被消耗掉,于是堆积在体内。再加上摄入的食物大多高脂肪、高热量,肥胖就接踵而来了。
中医师表示,这类肥胖主要由气虚、阳虚或痰湿造成,体检时一般不存在高血脂、高尿酸的情况。但是如果持续发展,不加控制,“白胖子”发展到最后也会引起关节等负重、器官损伤,以及心血管负担加重所致的器官功能异常。
提示:
1.“白胖子”平时一定要增加活动量,如进行跑步、游泳、骑自行车等有氧运动。
2.饮食切忌油腻,可以适当煮些薏仁红枣粥,服用后可以祛除体内的湿气。
3.单纯性肥胖的患者可以选择针灸减肥。针灸减肥的机理在于从调整内分泌入手,一方面可以抑制肥胖患者亢进的食欲,减少进食量,抑制患者亢进的胃肠消化吸收机能,减少机体对能量的吸收;另一方面可以促进代谢,增加能量消耗,最终实现减肥目的。
2、“黑胖子”:代谢紊乱、色素沉着;最易得糖尿病的肥胖
“黑胖子”的特征是肤色黯黑、体形肥胖。一般是指,有些人颈部、腋下、腹股沟、肛周、脐窝等部位出现色素沉着和角化,局部好像沉积着一层污物。
中医认为,“黑胖子”属于肾虚血瘀所致,肾虚为本,血瘀为标,治疗当以活血补肾为原则。黑胖子的病情最为复杂,若不及时干预,日后极有可能加入糖尿病的队列。
提示:
1.该类人群需关注血糖、血脂等问题,定期检查相关指标,如空腹血糖、糖耐量、C肽、糖化血红蛋白等。
2.积极运动是保健的重要方法之一,推荐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等中医传统导引法。
3.鉴于存在肾虚的问题,患者应该节房事。
4.平时自觉腰酸乏力比较明显,属于肾虚的患者可食山药莲子粥(鲜山药30~50克,莲子15克,大米50克,小火慢煮成粥)。
5.舌质暗或有瘀斑,属于肾虚兼有血瘀的,可食丹参枸杞粥(丹参6克,枸杞9克,大米50克,当归、枸杞洗去浮土,与大米同煮成粥),每周服用1~2次。
6.自我按摩保健。可选取足三里、关元、命门、三阴交、血海等穴位,以指揉压、按摩为主,每天一次或隔日一次;亦可温灸或隔姜灸关元、足三里、命门等穴,具有补肾健脾、活血化瘀的功效。
3、“黄胖子”:精神萎靡、无力嗜睡;代谢率低下的肥胖
“黄胖子”的特征是面黄体胖,多体型肥胖臃肿、肌肉松软、少气懒言、容易疲倦、不爱运动,给人留下“懒”的印象。由于代谢水平低、消耗少,因而导致热量和脂肪的积聚。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黄胖子”的“懒”与其体内甲状腺素、生长激素、性激素水平偏低,基础能量代谢率低下,导致热量和脂肪积聚有关。中医认为,此类肥胖属于脾虚湿盛所致,其脾虚为本,湿盛为标。
提示:
1.益气健脾、除痰化湿是中医治疗“黄胖子”的主要原则,大家可以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选用运动、食疗、自我保健按摩、艾灸等中医方法助其恢复健康。
2.建议每天在空气较好的公园、绿地散步或快走40~60分钟,以身体微微汗出为宜。注意防止着凉,不要过度运动。
3.平时自觉困倦比较明显、痰湿较重的人,可食茯苓陈皮粥(茯苓12克,陈皮9克,大米50克,茯苓、陈皮洗去浮土,与同煮成粥)。
4.气短乏力、容易疲劳、气虚明显的人,可食黄芪山药粥(生黄芪9克,鲜山药30~50克,大米50克,熬粥食用),每周1~2次。
4、“红胖子”:伴高血压、多汗怕热;代谢旺盛的肥胖
“红胖子”的特点是远远看去,皮肤偏红色或紫暗。这类肥胖者大多脾气急躁,血压偏高,一激动就容易出现面部甚至全身皮肤潮红并伴有出汗。
“红胖子”多见于久卧、久坐、缺乏运动者,还有进食油脂食物较多、饮水较少以及年龄偏大和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的人群。
在中医看来,“红胖子”属于瘀血阻滞型肥胖,其主要问题是气血运行不畅、代谢减缓,废物不能及时排出体外所致,常伴随两胁胀满、胃脘满闷、烦躁易怒、口干舌燥、头晕目眩、失眠多梦等症状。女性会出现月经不调、痛经或闭经。由于瘀血阻滞,这类人还会出现固定部位的疼痛,如头痛、小腹痛等。
提示:
1.活血化瘀、增强机体代谢是“红胖子”减肥成功的根本。
2.“红胖子”要注意预防高血压等并发症,调整情绪,少发火,以免血压急剧上升。
3.平时适当吃些白萝卜,有助于清火降燥。常食黑木耳能够活血化瘀,有助消退皮肤的“红色”。
4.日常可饮山楂枸杞茶(山楂切片15克、枸杞子10克、决明子15克,加水用文火熬煮15分钟即可),具有活血化瘀、养肝益肾、降脂减肥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