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中医养生 该如何养生
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总之,养生就是保养生命的意思。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阴阳五行生化收藏之变化规律,对人体进行科学调养,保持生命健康活力。 精神养生是指通过怡养心神,调摄情志、调剂生活等方法,从而达到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
中国传统养生强调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认为人应顺应自然环境、四时气候的变化,主动调整自我,保持与自然界的平衡以避免外邪的入侵。《周易》云“一阴一阳之谓道”;“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
(《易·系辞上》)《老子》云“道法自然。”就是中医养生的基本要求。 中医养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养生是以培养生机、预防疾病、争取健康长寿为目的。中医养生有食养、药养、针灸、按摩、气功等丰富多样的养生技术。
古人认为养生之法莫如养性,养性之法莫如养精;精充可以化气,气盛可以全神;神全则阴阳平和,脏腑协调,气血畅达,从而保证身体的健康和强壮。所以精、气、神的保养是最重要的内容,为人体养生之根本。
中医学把人身最重要的物质与功能活动概括为精、气、神,认为这是生命之根本,是维持人体整个生命活动的三大要素。早在两三千年前,《周易》、《黄帝内经》、《老子》里面已经有一套很完整的养生原理,就像一个永远也挖不完的宝库,值得我们再三探索。中医的养生观包括天人合一、阴阳平衡、身心合一三大法宝。
中医和养生,这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中医养生讲究的是,阴阳平衡经络通畅,身体历得阳气阴气气血之间的平衡关系,利用中草药的药性来调理,从而达到一个平衡相对稳定的状态,中医对急病重症存在不足,但在慢性病和养生方面还是很有用的。毕竟急病重症需要立竿见影的救命效果,比较容易验证,慢性病和保健养生耗时较长。
在老中医看来,一个人的健康离不开充足的气血,想要维持身体的健康,不仅要注重补充气血,也要减少气血的损耗。养气血要靠食物、优质的睡眠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我们每个人先天都带着父母遗传的真气,有些人强,有些人弱,但总归是有的。随着后天的生活习惯、品性等等,真气便开始耗散。所以,要“精神内守”,才能守住真气。
中医就是通过养生让生命延续的,每天的心情,七情六欲都是影响身体健康的,还有饮食习惯,寒凉对人的危害,还有外界的气温,受风寒湿邪的困扰,都可以预防和冶疗的,小病早冶,懂中医,研究中医的人一般都长寿。特别是中医先贤更长寿,其主要原因是外调结自己的情绪,与自然结合,顺其自然。内调理自身气脉增强自身免疫力。人的寿命长短与中医没有很大的关系,但是学点中医知识,平时用来保养身体,调理身体,肯定是有作用的。
中医的养生讲究的整体的调整,并且着重的是治未病,在疾病还没有形成病灶的时候,刚刚露出苗头的时候,就开始进行打压,降一切可能伤害身体的因素都消灭在萌芽状态。也就是说,人在没得病之前,先进行养生保健,提高免疫力。这是中医的先进之处!西医绝对比不了的!西医只知道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是以治病为主。
中医如何养生?
在中国,养生分很多流派,比如道家、儒家、佛家、医家等。由于对宇宙自然生命的认识有所差异,各养生流派的理论观点有所不同,方法也各有侧重,但也许是因为我们的先贤圣人都从不同角度认识到了精神情志(神)对于躯体脏腑的重要作用,所以各派养生理论有一个共识:重视心神呵护、德行修养。
养生虽然应该形神俱养兼调,但养神、安神始终是养生第一要务。饮食清淡、进补、服食保健品、运动锻炼等是养“形”,生命借由躯体形态存在。“神”就像生命航船上的舵手,有了舵手,船才能前进。不合格舵手驾驶的船一定是摇摇晃晃的,坐着会不舒服,而只是修理船上的机械零件也起不到真正的作用。怀揣一颗躁动、功利、急切、迷茫的“聪明心”所进行的一切养形活动,不是真正的养生,基本是瞎掰。
为什么中医特别适合养生?
因为中医的传统观念是与养生观念相符的。
中医主张天人合一,主张人类要顺应天时,要随着四季更替、随着寒热温凉变化,来调整作息与饮食,这与养生观念相符。
中医强调阴阳平衡,认为身体之所以会生病是因为阴阳失去平衡,只要使太过的一方减少,太少的一方增加,阴阳就能恢复平衡,身体就会健康,这种观点也是有利于养生的。
中医与养生、道医、汉医等有什么关系?
中医是中国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传统医学,由于非常注重养生和保健,为我们大家所熟知。道医和汉医与中医都有着很深的渊源,中医与它们之间的关系,具体如下。
一、中医与养生的关系
我们到中医就会想到养生,中医与养生两者密不可分。对于养生一般没有具体的定义,养生的方式也有很多,简单来说养生就是让自己的身体五脏六腑处在一个相对平衡的最佳状态,称之为阴阳平衡,而这也与中医所追求的目标一致。中医强调四季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这与养生不谋而合,可以说养生与中医二者相依,密不可分。
二、中医与道医的关系
道医和中医是一脉两支,二者的划分的边界比较模糊。实际上,道医不是道教的医,而是遵循“道”的中医,也就是说,道医的本质是从属于中医的,只不过道医的概念更窄、更狭义。道医也有人称为丹医,是一个非常古老而神秘的医学体系,可以称之为是一门被隐藏起来的医学体系,因为在我们的印象中,道士也往往通晓医术,所谓”十道九医“即为如此。总的来说,道医除了宗教的因素比较多一点,和中医的区别不大。
三、中医和汉医的关系。
实际上汉医就是中医,只不过中医是最早的叫法,百度百科搜索一下中医的名词就解释到,中医是汉族人民建立起来的医学体系,也就是汉医。这个“医学体系”有两种叫法的原因是,现在的藏医、苗医、蒙医等广为人知,这些可以统称为“中医”一些人认为“汉医”叫做“中医”的叫法不严谨,所以为了不混淆,提议将中医改为汉医。慢慢的,就有了汉医和中医两种叫法。总的区别就在于,语义上来说汉医比较排斥别的民族,并且汉医偏方多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