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知道是湿寒体质还是湿热体质?

您好,很好回答您的问题。很多朋友向我咨询说:“大夫,我痰多便溏,体内有湿气或者说自己是湿热体质”。大家对这个病证的概念比较模糊,具体什么是湿热?湿热又分为哪几种?我想有必要把它说清楚,接下来,朱大夫结合中医理论为您讲解如何区分湿热。湿热证是中医学的病证名称,通俗讲就是湿邪与热邪结滞于人体内,并造成的湿热阻滞类的疾病。请注意,湿热引发的问题不特指于某种疾病,因为湿热证是疾病的发展阶段,可存在于多种疾病中,中医认为亦可导致多种疾病。临床上,也可遇到只有症状而无器质性病变的人群,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将湿热证认为是湿热的体质状态,即湿热体质。湿热的病因一般为分为外感和内伤两方面,外感即感受自然界或生存环境的湿热邪气侵犯人体,例如长期睡卧在潮湿环境可引起湿热蕴结在皮肤,引起皮肤瘙痒,湿疮等疾病;内伤多见于饮食不节,情绪不畅,忧思过度,生活方式不健康导致脏腑脾胃失调,水湿不能运化而内源性形成湿热。朱大夫观察,脏腑脾胃失调引起的湿热比较常见,由于肺,脾,肾,三焦等脏腑均参与水液代谢,部位涉及到上,中,下,所以湿热证可发生在不同的部位和脏腑,具体内容分析如下:

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藏——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为什么会发生湿热?人体是有机的整体,与自然相和谐,这是中医学天人合一的理念。自然界存在风暑湿燥寒等五气,与人体的肝心脾肺肾等五脏相感应,例如脾主运化水液,可吸收代谢分布饮食的水分和体内的津液上输于肺。夏秋之间的季节,多为闷热潮湿的天气,人体易感受湿热邪气,《内经》说“脾主湿”,主运化代谢水液,这个季节的湿热气候与脾相通,湿热侵袭人体易导致脾不运化水湿,水液停滞而发生腹泻,痢疾等湿热性疾病。肺主通调水道,接受脾输送来的水液,将水液布散全身,同时向下经过三焦将水液自上而下的输送到膀胱与肾。感受湿热邪气引起肺气不能宣发肃降和通调水道,可发生黄疸和水肿等疾病。这是外界感受湿热引起的问题,朱大夫总结为外源性病因。

湿胜则濡泻——《黄帝内经》

因长期的饮食不节,情绪和过累过度导致肺,脾,肾三焦代谢水液的能力下降,水液停滞,与热搏结,就形成了内源性湿热,这是比较常见的原因。所以,可以将湿热定性为致病因素,湿邪与热邪组合在一起引起人体发生相应的病证表现。总结湿热的发生原因的内,外两个方面,以区分湿热的部位和症状。★外源性湿热外感的形成是人体感受了自然界或者居住环境的过于湿热,这种情况多发生湿热结滞在皮肤,肌肉,脾胃,肺部等部位。病位偏上,偏外。区分如下:①湿热郁结皮肤,注意,虽然湿热在表,也可影响脾胃,例如脾色主黄,病证表现也伴随脾胃失调的问题。湿在皮肤多是生活中久居湿地或感受潮湿环境中的湿热邪气,引起皮肤瘙痒,粉刺,水泡,脓疱,渗出黄水,多见于现代医学的湿疹,疱疹,痤疮类的疾病。

汗出见湿,乃生痤痱——《黄帝内经》

②湿热郁结在肌肉,病位层次较皮肤为深,而且肌肉为脾所主,湿热邪气易侵犯肌肉,湿为阴邪,易伤阳气,可导致肌肉筋脉气血凝滞不通,出现周身疼痛;湿性重浊,出现周身困重,有的病人讲到自觉身体特别沉重,腿都不爱抬。严重者湿热阻滞气血时间久了,可发生肌肉抽搐,或者肌肉萎缩,屈伸不利。

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弛张,软短为拘,驰张为萎——《黄帝内经》

下肢关节肿胀疼痛。《内经》称为“湿痹症”,如“湿气盛者为着痹”。意思是因湿邪闭阻经脉肌肉导致的关节肿胀肌肉疼痛,肢体重着。

地之湿气。感则害人皮肉筋脉——《黄帝内经》

③上焦湿热,一般指湿热在上焦肺部,鼻是肺之外窍,汉代的医学家在《伤寒杂病论》中就记录了纳药鼻中治疗上焦湿热的方法。实际上,湿热在上焦是不常见的,湿邪重浊,与水同类,趋于损伤人体的下部,例如脾,胃,肠,下肢,妇科和男科问题。上焦湿热多郁滞肺气,引起头痛,鼻塞,咳嗽,气喘,皮肤黄疸。由于其他脏腑未受湿邪影响,所以患者常饮食如故,仅有上焦表现。

湿家病身疼发热,面黄而喘,头痛鼻塞而烦,其脉大,自能饮食,腹中和无病,内药鼻中则愈——《金匮要略》

★二、内源性湿热内源性湿热是临床当中最常见的湿热病证,所谓内源性就是脏腑功能失调,导致水液代谢障碍,引起的湿热病证。具有慢性,长期性,顽固性的特点。发生原因多为三个方面:①外源性湿热没有得到去除或湿热在表失治误治,导致湿热邪气久存于皮毛肌肉中,内伤相应的脏腑例如脾主湿,外源性湿热可伤及脾胃,引起脾胃虚弱,运化无力,出现内源性湿热证候。

五脏皆有合,病久不去者,内舍其合——《黄帝内经》

②饮食不节,三餐不定,过饥过饱,大量的食用油腻肥甘厚味,热量较高的大鱼大肉,有的患者长期大量的饮用高度酒,酒本来就是水火交蒸后的产物,中医讲具有湿性,易损伤脾胃。或情绪不畅,气滞于脾胃,上述原因导致脾胃运化的能力下降,水液停滞,引起湿滞的问题。湿邪形成后可发生寒湿或者湿热,一方面是根据个人体质转化,阳盛火大的体质转为湿热证,阴盛寒重的体质转为寒湿证。另一方面是根据脾胃脏腑特殊的生理功能所决定,当脾胃发生湿滞后,脾为湿土,本具有湿性,胃为燥土,本具有热性,脏腑之间互相配合,胃给脾提供燥,让其不湿。脾为胃提供湿,让其不燥,二脏配合全然没有湿热问题,一旦致病因素刺激而发生脾胃不和,就可直接导致湿热发生,所以,脾胃是发生湿热最常见的脏腑,也称为“中焦湿热”。

湿证有二,湿热证多,湿寒证少——《医门法律》

③劳累过度,先天禀赋不足,下焦肾气不足,肾气不能气化水液,水液停滞引起湿滞,湿与热相合,易发生下焦湿热证。综述,肺,脾,肾,三焦脏腑失调,引起湿滞,湿邪根据寒热体质,从阳化热,从阴化寒。化湿热后可根据脏腑和部位做出区分,临床上,常见的有,脾胃湿热证和下焦湿热证。★中焦脾胃湿热湿热阻滞脾胃,脾胃为湿所困,湿热熏蒸,湿性粘滞出现大便粘腻不爽,臭味较重,患者常说粘马桶,口中粘腻,舌苔厚而腻是水湿停滞的表现。湿聚成痰,咽喉可自觉有物堵塞,咳不出,咽不下,咽喉不利这是湿热阻滞气机出现的咽喉炎或者梅核气。热伤津液出现口干口苦,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腻,脉数软。脾胃不和,胃脘不舒,反酸烧心,脾胃有湿热阻挡,脾不升引起腹泻,胃不降引起干呕恶心。可伴有周身困重,头脑不清,有的人描述为头好像戴个帽子发紧。

人禀天之湿化而生胃也,胃之与湿其名虽二,其实一也——《脾胃论》

★下焦肝肾湿热下焦肝肾湿热证多因脾胃湿热而继发,加之,湿的性质似水,易侵袭人体下焦。湿热可影响肝肾脏腑和经脉两个方面。●肝胆湿热证是湿热熏蒸肝胆,表现为胁肋胀痛,口苦尿黄,口干,口粘,大便粘腻或干燥,舌红脉弦数。本证可发生于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的人群。●肾膀胱湿热证,湿热郁滞膀胱与肾,因肾主水液,司二便,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腰酸腿软,热伤津液则小便色黄或湿浊下注引起小便混浊不清或尿蛋白等,本证多见于尿路感染,痛风,肾结石或男科和妇科疾病。●肝经受湿热影响,出现肝经湿热,肝经行少腹,饶阴器,湿热阻滞肝经出现下肢关节红肿胀疼痛,阴囊潮湿,白带异常等问题。★专业总结和建议综上所述,湿热证的区分要从病因,病位,脏腑上辨别。症候群以周身困重大便粘腻不爽,口苦口粘舌红苔黄腻为主,病因方面可分为外源性和内源性湿热,外源性多为湿热阻滞在皮肤,肌肉和上焦的肺脏,多引起痹症,关节肿痛,湿疹类疾病;内源性湿热多为中焦脾胃湿热和下焦肝肾湿热,脾胃湿热以脾胃症状为主,例如胃胀胃痛,反酸烧心,腹泻大便粘腻,舌红苔黄腻,本证多发生于慢性胃炎等疾病;下焦湿热包括肝胆湿热,肾,膀胱湿热,肝经湿热。各脏腑的湿热问题均会影响相应的脏腑功能。病位分上焦湿热,中焦湿热,下焦湿热,病位要结合脏腑,例如中焦湿热多指脾胃湿热。需要注意的是,湿热日久可以伤及阴血阳气。★建议:湿热源于脾胃,保护脾胃很重要,注意饮食规律,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肥胖人群控制体重。适当增加运动量,注意不要情绪急躁,放松心态,湿热证发展为较严重的问题时,应该咨询专业的医生给予指导,综合调整后湿热问题可以消除。最后,希望朱大夫的回答对您有帮助!

湿热体质如何祛湿热?

湿热体质应该如何祛除湿热?

湿热体质者多会表现出容易长痘、皮肤粘腻,经常口臭、大便黏稠、脾气暴躁等为主要体质特征;简单说,湿热体质的人群皮肤比较容易长痘,口干口苦,时常会出现有口臭现象,口臭现象并不会因为刷牙等卫生习惯而改善,平时大便比较黏,脾气比较暴躁,不管家人、朋友还是外人,因为一时心情不顺或某句话不合适就容易发脾气,女性朋友有事会出现白带黄稠现象,男性也会出现腹股沟附近有潮湿瘙痒等现象,或怕热爱出汗,小便短黄,舌苔黄腻等表现都属于是湿热体质者常见的症状表现。

对于湿热体质的人群应该如何祛湿,首先在饮食上应该适当的多食用一些具有清利湿热的食物,如薏苡仁、莲子、茯苓、红小豆、绿豆、冬瓜、丝瓜、葫芦、苦瓜、黄瓜、西瓜、白菜、芹菜、卷心菜、莲藕、空心菜、苋菜等;平时应避免经常吃辛辣肥厚油腻性食物,如火锅、麻辣烫、烧烤及油炸食物等。

湿热体质人群除了在饮食上多吃一些具有清利湿热的食物外,平时还可以适当的多做一些有氧运动来改善体质,如平时可以游泳、爬山、打打太极拳、八段锦等,需要根据年龄等因素适量运动,注意劳逸结合很重要。

上面已经推荐了一些适合湿热体质者的食物及运动,对于湿热体质者平时也可以通过使用薏苡仁、茯苓、山药放在一起煮水代茶饮,能够起到很好的健脾、清热祛湿,达到清利湿热的效果;或使用薏苡仁、红小豆与大米一同煮粥食用,都能够起到很好的清利湿热的作用。

总的来说,对于湿热体质者综合调理身体时,并不是单纯的通过饮食或茶饮一方面来改变,在应用茶饮或食用具有清利湿热的食物的同时还应适当的配合适量的运动很重。

以上便是我针对湿热体质该如何清利湿热的回答,希望对具有湿热体质的朋友们有所帮助,如果对我的回答有不同的观点,欢迎留言交流,如果对我的回答比较满意,请帮我点个关注,或点赞、转发,我叫@白衣夜小楼 ,谢谢。

去湿热吃什么中成药效果好?

去湿热吃什么中成药效果好?

湿热的根源主要在于脾虚,湿热主要是由六邪中的湿邪和火邪引起的,体内湿热较重一般有两种情况会引起,一个就是夏天外界气候过于湿热,人们很容易就被外邪给入侵到体内了,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们本身机体脾胃较虚弱,再加上体质阴虚火旺导致火邪上亢,也会引起湿气化热出现湿热加重的情况。

那么去湿热我们可以用什么中成药比较好呢?

(1)二妙丸

二妙丸就是专门用于湿热体质,可以清热燥湿降火,能够治疗湿热重引起的女性白带增多,下焦湿热,带下瘙痒等等。

(2)龙胆泻肝丸

龙胆泻肝丸是治疗肝胆湿热证的,一般肝胆湿热主要的症状就是身热,口干,口苦,大便干结,小便短赤发黄等,同时也会表现出腹胀,纳呆,呕恶的一些症状,这主要是肝气横逆犯胃,导致脾胃受病,因此会出现上述的一些症状。那么上述症状用这个中成药效果会很好。

(3)藿香正气水

这个是很常用的一个药了,本身就具有很强的降暑祛湿热的功效,主要就是治疗夏天暑邪入侵体内导致我们人体出现一系列的症状,比如头晕,呕吐,腹泻,脾胃中和失调等,它还能治疗湿热下注引起的一些妇科方面的疾病。

关注我!带您正确养生,改善脾虚问题!分享养脾干货!

湿热体质的表现症状及如何调理?

患者经常会出现性情比较急躁,会出现暴怒的情况,而且经常注意力不集中,如果出现以上症状考虑可能是湿热体质,平常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不要给自己过大的压力,注意放松心情,注意自己的饮食习惯,尽量日常饮食清淡饮食为主。

湿热寒湿的大部分症状都有,该如何祛湿?

题主说:湿热的大部分症状有,寒湿的大部分症状有,到底是湿热还是寒湿。题主提了一个非常好的问题,这个问题也是众多湿气人士的困扰。

在此作为青岛市的市级专家工作站,给予专业分析,解除大家的疑问。

第一个问题:既有湿热的大部分症状,又有寒湿的大部分症状,这个现象是个例还是普遍存在的?

专业回复:这种状态不是个例,而是普遍存在的,并且这也是符合中医理论的。在此给大家分享一个观点:湿热和寒湿不是相反的,凡是把湿热和寒湿说成是相反的人,都是片面的。

湿热和寒湿都是湿气在体内淤积已久的体质,他们有共同的基础:湿气潴留。正式这个共同的基础,导致了湿热/寒湿大部分症状是相同的。

第二个问题:如何辨别湿热还是寒湿?

以我们专家工作站诊断的经验,仅通过症状判断湿热还是寒湿是靠不住的,准确判断必须:舌诊与问诊相结合。

非专业人士凭兴趣了解即可,不建议:非专业人士自我诊断,自我带标签,自我上网搜中成药吃……。往往事与愿违、事倍功半、反受其害。

下面介绍三张常见的舌象。

图一:寒湿 图二:湿热 图三:寒热交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