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酱酒为什么要在端午制曲?

每年的夏至及端午[端午节(Dragon Boat Festival)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来临时,仁怀市[仁怀市位于贵州省西北部,赤水河中游,大娄山脉西段北侧,背靠历史名城遵义,属云贵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的典型的山地地带,是黔北经济区与川南经济区的连接点,是**长征“四渡赤水”战斗过的地方,是驰名中外的国酒-renhuaishi]茅台[茅台镇,贵州省遵义市仁怀市下辖镇。]大大小小的酱香型[亦称茅香型,以茅台、国台酒、贵酒、望驿台、茅镇源-原酱老酒、怀庄酒、三元坊、酱窖3721、黔酒等数十种蜚声中外的美酒为代表,属大曲酒类。]酒厂就要制作酒曲了。湿热的制曲厂房内,年轻女子们或七八个或三五个一起,一边谈笑风生一边用灵巧的双脚在木框上踩着酒曲,不到两分钟的时间,一块呈龟背状的酒曲坯就踩好了,其娴熟的动作令人赞叹。

茅台酱酒为什么要在端午制曲?

据了解,茅台镇端午女人踩曲已有600余年的历史。每到端午节前后,镇上未婚、年约十七八九的女子都忙于各个酒厂踩酒曲。
一瓶茅台酒[茅台独产于贵州省遵义市仁怀市茅台镇,中国的传统特产酒。]的诞生,除了得益于茅台镇特有的自然环境,更离不开其神秘的“制曲”工艺。今天,我们就深入茅台,一览这“曲”是怎样制成:

高温育微生物[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个体微小,与人类关系密切。],促曲块分泌“酶”。
茅台酒酿造的过程遵循“端午踩曲、重阳下沙”的季节性生产方式,被誉为世界上较复杂的蒸馏酒酿造工艺。
端午后,是一年中气温较高的时节,有着制曲较需要的高温。制曲车间里的温度经常高达60摄氏度左右,高温有利于[有利于是指对某人或某一事物有利处,能起到帮助与促进的作用。]微生物的生长,这些微生物混入曲块中分泌出大量的酶,可以加速淀粉、蛋白质等转化为糖分。

抛弃机械,仍保留双足踩曲。
“曲是酒之骨”,制曲是以小麦为原料,产出的为大曲,大曲是以高粱为原料。茅台至今还在坚持传统的人工制曲,用女性的双足踩出中间高,四边低,松紧适宜的“龟背型”大曲,这种形状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后期发酵。
曾有茅台员工介绍,公司也曾经想使用机械进行踩曲,但无法形成大曲的形状和密度。

黄曲比例较高,发酵后要被“拆”。
在茅台的制曲过程中,黄曲所占的成分比较高,一般来说,发酵后的曲块分为黄曲、白曲和黑曲,黄曲是一般适宜的曲块,白曲是发酵不够的,黑曲是发酵过头的,而茅台的黄曲占比都达到了80%以上。发酵后的曲要拆曲,拆后的曲还要存储半年,发酵后的曲块在储存过程中水分等元素挥发,有利于酒的醇香。曲磨粉装袋就进入制酒生产。

做曲块装仓,存半年以上才能使用。
小麦经过“踩曲”做成“曲块”,进行“装仓”。“装仓”时需要谷草隔离开,大约8天后再进行前列次“翻仓”,把茅台酒曲块进行上下翻转,让每一面都能接触微生物。前后一般要进行两次翻仓。过40天,曲块就做好可以出仓了,但是要使用的话还需要存储半年以上。在使用之前,要将曲块“切碎”,越碎越好。经过这样一番工序,生产一块合格的酒曲至少要3~5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