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家朱逢博:丈夫离世后,守着骨灰生活14年,如今生活现状怎样

朱逢博在华语乐坛上开创了新一代歌风,她美妙的歌喉演唱了一首又一首的动听旋律。

她在芭蕾剧《白毛女》中,用独特的歌声把喜儿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人们听后都会潸然泪下。

朱逢博把很多曲目都演唱成了海内外家喻户晓的歌曲,无论过去多少年,人们仍旧忘不了她的歌声,她是当之无愧的 “中国夜莺” 。

朱逢博与著名歌唱家施鸿鄂的感情是一段女追男的故事,两人恩爱相伴一辈子,直到2008年施鸿鄂突然离世。

施鸿鄂走后,朱逢博一直守着他的骨灰生活,如今丈夫已经去世14年了,她的晚年生活如何呢?

朱逢博1937年出生在山东济南,在那个烽烟四起的年代,她童年的生活一直都处于一个动荡不安的状态。

她的父亲是一个工程师,一直刻苦钻研工程技术。

虽然朱逢博是一个女孩子,但父亲也希望她将来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工程师。

朱逢博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下,从小就颇有一身书香气质,而且对于建筑设计也充满了自己的见解。

她经常和父亲一起探讨建筑物的设计,总是在关于建筑物审美的问题上,和父亲交流探讨。

朱逢博从小跟音乐毫无关联,如果不是后来偶然的机会,想必她一定可以成为中国建筑史上的一位大师吧。

朱逢博为了提高自己的技术,她拼命地学习绘图,向父亲请教各种问题。

终于,在高中毕业后,朱逢博考入了同济大学的建筑系,离她实现做建筑设计师的梦想又近了一步。

要知道,做建筑设计工作可是很苦的,不仅要整天画图设计,还要经常去工地实地考察。

但不管再苦再累,朱逢博从未有过退缩的想法,在课上她永远是最积极的,在工地考察的时候她也是最认真的。

1960年,朱逢博从同济大学毕业,她被分配到了上海参加工作。

令人没想到的是,也就是上海,成为了她人生转折的地方。

朱逢博为了能够有好的设计方案,整天游走在漫天黄土的工地上,她经常和工人们在一起,以便了解最好的设计思路。

但工地的生活终究是枯燥乏味的,她作为工地上为数不多的女生,平日里经常给大家唱歌活跃气氛。

虽然她没有过专业的音乐培训,但老天爷给了她一副唱歌的好嗓子,她的歌声时常引得工友们的掌声。

那时候上海歌剧院来到工地进行慰问演出,在工人们的起哄下,朱逢博也上台唱了几首歌

剧院的人听到她的歌声时,觉得朱逢博是个人才,声音的可塑性很强,于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她调到了上海歌剧院。

就这样,朱逢博从漫天黄土的工地,走到了歌剧院的舞台上,成为了歌剧院的特殊人才。

朱逢博从小踏实好学,虽然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专业的音乐学习,但她心想:来到这个地方,就要有一番成绩。

她看见团里其他的人个个身怀绝技,朱逢博也明白自己的差距,所以她开始努力追赶。

朱逢博每天早早地就起床练声,那时候很多同事都开玩笑地说: “每天叫醒我们的不是公鸡打鸣,而是朱逢博的歌声。”

她为了能掌握更多的唱歌技巧,不断向团里的同事们请教问题,但朱逢博仍不满足。

朱逢博主动去找了团里的领导,她说: “我想要更深的音乐造诣,想学习更多的音乐唱法,我觉得我现在进步太少了。”

团里的领导见到她这么上进,自然是高兴,于是给朱逢博安排了音乐学校,让她接受专业的音乐培训。

朱逢博在学校中,跟随很多老师学习了各种音乐唱法,为她日后的歌手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她除了在学校学习之外,在剧团里还遇到了影响她一生的男人。

朱逢博经过在学校专业的进修之后,唱歌功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她开始在团里登台演出。

在上海歌剧院中,她遇到了施鸿鄂,他对朱逢博的演唱事业有很大的帮助。

施鸿鄂是个音乐才子,他16岁就进入了上海音乐学院,毕业之后他又出国深造,以优异的成绩从索菲亚国立音乐学院毕业。

1962年,施鸿鄂参加了世界青年联欢节古典声乐比赛,他获得了大赛的最好成绩,成为了世界上一颗耀眼的明珠。

施鸿鄂带着优异的成绩回到了中国,并且进入了上海歌剧院工作,并且很快就成为了剧院的门面。

他的音乐才华受到无数人追捧和欣赏,而朱逢博也是其中之一。

朱逢博经常找施鸿鄂请教问题,起初施鸿鄂只是觉得朱逢博声音还行,但唱歌并不是很好听。

因为当时他不知道朱逢博是 “半路出家” ,所以施鸿鄂对于她的态度一开始是很冷漠的,经常对她的问题都是爱答不理。

对此,朱逢博并没有退缩,她依旧坚持去找他请教,这也让施鸿鄂看出了她对音乐的热爱。

于是,施鸿鄂成了朱逢博在团里的老师,在他的指导下,朱逢博的唱歌水平越来越高。

那几年,朱逢博在上海歌剧院的舞台上,主演了《红珊瑚》《刘三姐》等歌剧,她塑造出的形象赢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1965年,朱逢博担任了舞台剧《白毛女》中喜儿的主唱,她凭借优美的歌喉很快就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歌手。

当时很多人看完朱逢博唱的“喜儿”之后,坐在台下都痛哭流涕,观众非常赞赏她的表演和歌声。

朱逢博近200场《白毛女》的演出,基本每场都是座无虚席,她演唱的《白毛女》,成了至今都无法超越的经典。

在舞台上有所成就的朱逢博,在生活中也收获了爱情。

在她心里,自己能取得这么好的成绩,离不开那些老师的帮助,更离不开亦师亦友的施鸿鄂。

在平时的相处中,朱逢博早已经对能力超群的施鸿鄂产生了爱慕,她欣赏他的才华,更喜欢两人在一起时候的感觉。

奈何朱逢博作为当时团里的重点培养对象,与领导约定好30岁之前不能有任何感情瓜葛,必须专心事业。

她只能默默看着施鸿鄂,游走在团里的 “花丛” 中。

施鸿鄂长的文质彬彬,又有很高的音乐才华,所以团里很多女生都“投怀送抱”,不过他并不为所动。

其实施鸿鄂心里也有朱逢博,只是当时朱逢博的事业正处于上升期,他就一直没敢诉说自己的爱意。

可要知道,施鸿鄂比朱逢博大三岁,在那个年代,这个年纪的人,孩子应该都会打酱油了,他还是单身一人。

他身边的亲朋好友都在给他介绍,而朱逢博看见这些的时候,心里也只能干着急。

1967年,朱逢博30岁了,那时的她已经成为了中国艺术团的台柱子了,经常受邀去世界各地进行演出。

她把中国的经典曲目带到了海外,受到了世界人民的喜爱,她也被人们称为 “中国夜莺”。

事业发展正盛的她决定要向施鸿鄂表达自己的爱意,她心想: “如果再不下手,他会被别人抢走的!”

于是,朱逢博在七月底的一次演出结束后,在传达室给施鸿鄂留了一封信。

当施鸿鄂看到桌子上写着朱逢博名字的信封时,心中不免有些激动,他看到信上的内容之后,留下了泪水。

“晚上十点,在琴房楼梯口,不见不散!”

他想到了两人可能会诉说爱意,但朱逢博对她说的话,让他大吃一惊。

两人如约来到楼梯口,施鸿鄂本来准备了一大堆情话,想借着月色全都向朱逢博表达出来,但先说话的是朱逢博。

朱逢博说: “我要和你结婚,就在下个月一号,你愿意吗?”

施鸿鄂一脸笑容,没有说过多的言语,而是把朱逢博抱在了怀里……

1967年,两人携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从此打开了幸福生活的新篇章。

由于 社会 的动荡,他们的婚礼举办得很低调,据说婚房都是向上海剧院借的,虽然条件苦了点,但两人在一起觉得很幸福。

婚后,朱逢博生下了儿子施劲,她也并没有停下工作的脚步,施鸿鄂也极力支持着妻子的发展。

朱逢博本来就在歌唱方面很有天赋,再加上婚后丈夫对她悉心的指导,她在中国乐坛刮起了一阵新的歌风。

几年间,朱逢博在全国各地举办音乐会,并且参加了国内外几千场的演出,成为了当时中国乐坛上的领军人物。

1985年,朱逢博在上海创办了上海轻音乐团,这是中国首个轻音乐团。

她和施鸿鄂不仅专注于唱歌事业,还为我国培养了很多优秀的音乐人才。

林峰、朱枫等优秀歌手都是朱逢博的学生,程志、戴玉强等男高音歌唱家也师从于施鸿鄂。

施劲从小的音乐天赋也很不错,但那几年朱逢博夫妻俩忙于事业,常常忽略了对儿子的培养,这也成为了他们的遗憾。

朱逢博在工作之余,做的就是陪在儿子身边,她知道陪伴儿子的成长太少了,所以她想尽可能弥补自己的遗憾。

她经常带着儿子出去游玩,有时候还会在家教他唱歌、弹琴,每次爸爸妈妈陪在身边,施劲就会非常开心。

1998年,已经年过60的朱逢博凭借深厚的演唱功底,又一次登台主唱《白毛女》。

这次在香港、新加坡和澳大利亚的巡回演出,她用细腻的歌喉打动了歌迷的心,被世界人民称为 “艺术常青树”。

从2000年开始,朱逢博就淡出了歌坛,把工作重心放在了培养新一代年轻人身上。

那些年的施鸿鄂由于身体原因,不能从事高强度的工作,但他仍没有放弃热爱的音乐事业。

他经常在家中给一些孩子们上课,想把自己一生所积累的音乐才华传承下去。

两位老艺术家一辈子都在为中国的音乐事业做贡献,尽管身体承受着病痛的折磨,依然坚持培养音乐人才。

正当人们还在称赞这一对老艺术家时,意外却传来了……

2008年3月11日,施鸿鄂在家中悄然离世,享年74岁。

他在离世前没有一点反应,就连陪在他身边的朱逢博都没有察觉出一丝异样,老艺术家就这样安静地离开了。

丈夫的离世,让朱逢博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中,她每天都在思念日夜陪在身边的施鸿鄂。

朱逢博没有下葬丈夫的骨灰,而是把他放在了自己的卧室,她觉得这样可以感觉到丈夫还陪在自己的身边。

她经常会对着骨灰唱歌说话,以此来表达对施鸿鄂的怀念。

施劲担心母亲生病,特意买了一套大房子,把母亲接到了家人身边。

在儿子一家人的关怀下,朱逢博逐渐走出了丧夫的痛苦,但她依旧把丈夫的骨灰带在身边。

施劲虽然有着很好的音乐天赋,但他没有像父母一样走上专业的音乐道路,而是选择了下海经商。

事业有成的他也早已成家,妻子是一位知识分子,两人婚后生下了一个女儿,跟奶奶一样毕业于同济大学。

随着年级的增大,朱逢博的血糖出现了问题,而贴心的孙女经常照顾她的日常生活,已然成为了她的贴心小棉袄。

朱逢博由于身体和年龄的原因,已经很少在出席各种活动,在家人的陪伴下,她开始享受晚年的生活了。

她会时不时地出去旅 旅游 ,在家的时候就浇花养鸟,有时候来了兴致还会唱上两嗓子,生活可谓是非常幸福。

如今朱逢博已经85岁了,她和丈夫携手走过了41年的风风雨雨,两人相互支持着走过了一辈子。

施鸿鄂已经去世14年了,这么多年来,她也一直守护着丈夫的骨灰,以此来表达对丈夫的思念……

朱逢博作为歌唱家,在我国乐坛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她为我们传唱了无数的经典歌曲。

在那个思想还没有那么开放的年代,女追男很罕见,她勇敢地表达了自己的爱意,收获到了一辈子的幸福!

她一生只对一个人深爱,这是我们现在很多人应该学习的。

爱情可以自由的,但绝对不能是随便的,两人相互认定就是一辈子的事情,绝不应该是三分钟热度。

祝福朱逢博老师晚年生活幸福安康,也向老艺术家致敬!

文| 数据线

编辑|阿喧

图源网络,侵删

张馨茹:嫁给歌王张帝,成了闺蜜的后妈,相差33岁的感情如胶似漆

80年代北影厂6朵金花,千娇百媚背后命运不尽相同,有人一生无子

14年了,拿钱大闹谢晋葬礼的刘晓庆,实现照顾他妻儿的承诺了吗?

朱逢博(朱逢博最好听的十首歌)-风君小屋帮我吧

“歌唱家”朱逢博:丈夫死后不愿下葬遗体,痴情守候骨灰14年

2011年的11月12日,在东方艺术中心举办的音乐会上。

朱逢博出现在舞台上。

她身穿宽大的袍子,优雅的站在舞台上开展歌喉。

一曲作罢令人久久回味。

朱逢博是一位歌唱家,更是“歌坛圣女”,是无数70年代与80年代人心中的女神。

她四十多年的歌唱生涯,为我们留下了太多的经典,更是影响了几代人。

尤其是她的民间唱法和美声唱法,已经达到别人无法达到的高度。

她这一生都奉献在了舞台上,与丈夫施鸿鄂的婚姻更是令人羡慕。

当年丈夫去世后,她拒绝下葬遗体,“痴情守候骨灰14年”。

今日,就让我们了解一下朱逢博的人生与爱情。

朱逢博出生在1937年。

那个年代没有人能够安稳生活。

她也是跟着父母颠沛流离,辗转各地。

直到8岁才回到故乡济南。

她的父亲是水利工程师,所以她也很喜欢理科。

后来考入了同济大学建筑系。

一心一意学习建筑,梦想自己能成为一名建筑师。

她是一个很聪明的女孩,也很努力。

学习更是班中的佼佼者。

尽管是一个女人,却从不抱怨建筑工作的苦和累。

而是每日在各个工地穿梭。

23岁那年,朱逢博去了一处工地实习。

身为建筑师,每日都要在工地勘测和绘图。

那天,上海歌剧院去工地慰问演出。

平日里朱逢博在工作的时候,总会不自觉的哼唱两句。

工友们也都很喜欢她唱歌,所以那天歌剧院演出的时候。

工友们合力将她推上了舞台。

原本朱逢博有一些害羞,但看着台下工友们的期盼。

便也大大方方的唱了一首歌,这首歌不仅仅赢得了工友们的赞赏。

还引来了歌剧团领导的注意。

歌剧团结束表演后,领导便找到朱逢博。

请她留在歌剧团,不过朱逢博拒绝了。

她想要专心做建筑,为祖国添砖加瓦。

但领导坚持让她发挥自己的天赋,百般劝说后朱逢博同意了。

之后调令下来后,她被调到了上海歌剧团。

朱逢博刚到歌剧院的时候,还处于学习阶段。

日常的工作,便是练习基本功和为舞台表演拉大幕。

当初王昆老师最拿手的表演便是《白毛女》。

每一次表演的时候,都是朱逢博拉大幕。

渐渐的王昆老师注意到了她。

有一次王昆老师让朱逢博唱两句,听完之后便认为她很有天赋。

于是常常请朱逢博听她唱歌,慢慢的朱逢博也能完整的唱下来。

1955年,上海舞蹈学院将朱逢博借调过去。

为的就是让她演唱《白毛女》中的喜儿。

这一唱,唱出了名声,慢慢的也成为了台柱子。

在她的心中,如果没有王昆老师便没有她的今天。

如果说王昆老师为她搭好了上台的阶梯。

那么丈夫施鸿鄂则是她的引路人。

那年她跨行进入歌剧院后,被送去了音学院进修。

在音乐学院结识了老师施鸿鄂。

施鸿鄂是上海人,比她大了三岁,16岁就考入了音乐学院。

毕业后也被分到了上海歌剧院。

他是一个很优秀的人,还曾在国外进修,拿过无数奖项。

因为优秀所以是台柱子,爱慕他的姑娘更是数不胜数。

这其中就包括朱逢博。

她也非常想要让施鸿鄂老师指导她几句。

然而施鸿鄂却认为一个小姑娘,能唱多好,甚至说:你的歌没什么好听的。

朱逢博听到这句话很不乐意,她的思想中,老师就是要教导学生。

于是追着施鸿鄂去了楼上,却没找到施鸿鄂。

第二天她接着去找施鸿鄂,找不到就接着找。

终于施鸿鄂被她打动,给了她一个机会让她唱几句。

这一唱,施鸿鄂发现这个女孩很有天赋。

于是开始教导她,朱逢博为了学习都不顾害羞。

无论施鸿鄂说什么,都雷打不动的去请教。

慢慢的施鸿鄂喜欢上了这个小姑娘,但他不敢告白。

其实朱逢博也在日常相处中爱上了他。

但早在她进入歌剧院的时候,领导就曾告诫她:30岁之前不要恋爱。

再加上她是一个女孩子,施鸿鄂又是那么优秀。

种种原因之下,她从不敢说出情意,只能悄悄的将施鸿鄂放在心里。

两个人是双向暗恋,却谁也不敢捅破窗户纸。

直到1967年的7月份,有一位热心的同事,为施鸿鄂介绍了对象。

朱逢博得知后心急如焚,自己万万不想看到施鸿鄂与她人在一起。

于是立刻给施鸿鄂写了一张纸条,在7月26日递给了他。

纸条上写着:晚上11点,在排练厅等我。

当时施鸿鄂收到纸条后,内心也是砰砰跳动。

两个人都十分紧张,好不容易熬到11点,但是天空下起了大雨。

不过谁也没有因为下雨而爽约,两个人都去了相约地点。

那天朱逢博穿着一身白色连衣裙,见到施鸿鄂后只说了一句:

“8月1日,我们结婚,我喜欢你很久了,可你一直不表白”。

施鸿鄂听完朱逢博说的话,才明白对方也是喜欢自己的。

慌忙之下他紧紧的抱住朱逢博。

1967年的8月1日,两个人领取了结婚证,成为了夫妻。

他们没有办盛大的婚礼,只请了两三桌好友。

就连婚房都是歌剧院的借的,房间里面只有一张钢丝床,两把椅子和凳子。

最贵重的东西便是一架二手钢琴。

面对如此简陋的房间,施鸿鄂满心都是愧疚。

可朱逢博一点也不在意,她满心都是喜悦。

能嫁给自己爱的人,哪怕日子再苦对她来说都是甜的。

婚后他们生下儿子施劲,之后就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事业当中。

她不仅仅开始成为各种舞团的独唱演员,还有许多外出演出任务。

甚至在1977年,还去了加拿大。

80年代的时候,她还翻唱了许多国外的流行歌曲。

成为国内最早的流行歌手。

更是在48岁那年,成立了上海轻音乐团。

培养了无数的男高音歌唱家,带出许多优秀学生。

在她成名的路上,离不开丈夫的支持。

1968年的时候,她累计演唱了两百多场《白毛女》。

过度演唱导致她的嗓子“倒嗓”。

“倒嗓”对于她来说是非常危险的。

一个不小心就不能在唱歌了。

当时朱逢博并没有放在心上。

还是施鸿鄂发现不对,带她去检查才知道嗓子中长了两个小节。

于是立刻带朱逢博做了手术,康复后便带着她练习西洋演唱的发音和气息。

在丈夫的帮助下,朱逢博终于掌握了最正确的气息和发音。

从此再也没有伤到过嗓子。

外界都说他们是乐坛伉俪,是乐坛人人羡慕的夫妻。

可惜施鸿鄂没能陪伴朱逢博到最后。

那年,施鸿鄂患上了心脏病,需要做“心脏搭桥手术”。

令人心酸的是,两位乐坛举足轻重的人,却拿不出一万多元的手术费。

原来他们虽然演出很多,却因为是单位领导没有演出费。

而且平常录专辑的钱,也都交给了单位。日子一直过得紧巴巴。

所以在丈夫要做手术的时候,家中全部积蓄只有6000多。

无奈她只能借钱给丈夫做完了手术。

手术后,她推掉了一些演出,专心在家中照顾丈夫。

可惜丈夫没能坚持到底。

2008年的3月11日,丈夫在家中说自己不舒服。

朱逢博不敢耽误赶紧送他去医院。

还未等她叫车,丈夫就倒在沙发上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享年74岁。

丈夫离去后,朱逢博悲痛欲绝,她根本无法接受丈夫不在身边的事实。

为了能够守着丈夫,她在葬礼办完后,没有下葬骨灰。

而是在卧室中摆放了一张台案。

上面摆放着的是丈夫的照片,还有丈夫的骨灰盒。

她还贴心的在周围摆放上了丈夫生前的唱片。

如今丈夫的骨灰在她的卧室,已经摆放了14年。

每日只要朱逢博在家,她就会对着丈夫和骨灰盒说上几句话。

仿佛丈夫还在身边,有时候也会说起自己与丈夫的回忆。

明明是笑着说的,却总是流下眼泪。

她也经常在家中听丈夫的唱片,看丈夫写的声乐笔记。

太过思念丈夫,就会弹弹钢琴,唱丈夫生前最喜欢的曲子。

她还会给孙女讲述自己与丈夫的爱情故事。

有时候孙女会说:奶奶你可真前卫,主动追爷爷。

听到这句话,朱逢博会笑,然后说:我不追,爷爷就跟别人走了。

她与丈夫的爱情,永远埋在心里。

如今朱逢博老师已经85岁了。

她很少外出演唱,总是在家侍弄花花草草。

偶尔和台案上的丈夫说说话,日子悠然自得。

但无论她多大的年纪,她在歌坛的位置,都是永久不变的。

而她的故事也令人感动,当我写完这个故事的时候,眼中有泪心中有疼。

但更多的是对朱逢博老师的敬佩。

几十年如一日的热爱演唱,也同样的热爱丈夫。

是多么难得的事情啊。

(ps:此处说明,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必删,此处划重点!划重点!划重点!)

朱逢博:一生唱1000多首歌,30岁嫁给老师,痴情守候丈夫骨灰14年

作为我国著名的歌唱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 朱逢博 真的给我们带来了太多太多耳熟能详的好作品。

她这一生,演唱的歌曲高达1000余首,其中包括了《白毛女》、《金梭和银梭》、《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年轻的朋友来相会》、《阿里山的姑娘》等脍炙人口的经典佳作。

凭借这些经典的作品,以及空灵的歌手,她不仅一度被誉为“东方的夜莺”, 就连年年在央视春晚舞台上献唱《难忘今宵》的歌唱家李谷一,也曾真诚地表示: “最崇拜的歌唱家就是朱逢博!”

把事业发展得风生水起的同时,朱逢博年轻时感情方面也同样收获满满。

她在30岁那年嫁给了比她大3岁的恩师施鸿鄂,两人婚后相濡以沫了数十年,成了歌坛有名的“并蒂莲”夫妇。

然而可惜的是,2008年,在朱逢博71岁那年,和她相爱一生的丈夫却悄然离世,扔下了她一个人留在世上。

一度难过得走不出来的朱逢博, 因为不愿接受丈夫离世的事实,丈夫去世后她把对方的骨灰“抢”了过来,不让丈夫的骨灰下葬!

如今距离她丈夫施鸿鄂去世过去了14年,她丈夫的骨灰下葬了吗?她的晚年生活过得怎么样了呢?

一、

朱逢博出生于1937年,是山东济南人,她在知识分子家庭中长大,父亲是一名建筑师,母亲也是一名知识分子。

虽说她出生在一个特殊的年代,可由于家境还不错,父母也特别疼爱她,她的童年生活过得并不差。

她童年时期的梦想是以后当一名建筑师, 和父亲一样,去设计出美丽的楼、台、亭、阁,为此她还跟着父亲学习了绘画基础和书法,练就了一手好字和一纸佳画。

为了能顺利成为一名建筑师,中学毕业后,她考上了同济大学建筑系,在这里,她接受到了和建筑方面相关的系统学习。

通过大学几年时间的学习,学习成绩优异的朱逢博正一步步地靠近她从小就梦想要成为的建筑师,毕业后,她被分配到了上海革命纪念馆工作。

然而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纪念馆工作没多久,她就因为一次意外的歌唱经历走上了歌唱这条路。

有一次,上海歌剧院来到他们这里为建筑工人举办建筑工地联欢会,同事们都知道朱逢博嗓音好,便趁机起哄让她上台唱了一首歌,没想到这一唱,不仅把同事们给惊艳到了,歌剧院的领导也被她吸引了目光。

歌剧院的领导觉得朱逢博是个唱歌的好苗子,回去后,立马走程序将朱逢博调到了歌剧院发展。

对于年轻时长得清新脱俗,嗓音空灵又好听的朱逢博,歌剧院的领导和同事都特别喜欢她。

朱逢博刚来到歌剧院的时候,院领导给她提出了几点要求。

一是让她集中一切精力,尽快提高歌唱水平。

二是避免年轻漂亮的她被异性干扰,让她睡集体宿舍。

但这些都是其次的,歌剧院给她提出的最重要的一点是: “三十岁前,不能结婚!”

对于歌剧院提出的这些要求,朱逢博都答应了下来,而且她也确实做到了。

30岁之前她没有结婚,但30岁那年刚到,她立马就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二、

为了让朱逢博能在歌唱这条路上走得更远,以及可以胜任各种歌唱任务,她刚进入歌剧院的时候,院里安排她去了上海音乐学院学习。

从音乐学院进修回来后,已经打下扎实的音乐基础的朱逢博,正式开始了她的艺术生涯。

虽说她并不是科班出身的演员,那时候歌唱技巧和唱功也还不够好,可她却把这些歌剧中的角色诠释得特别好,成功塑造了不同角色的各种性格鲜明的性格形象,很多观众都被她在舞台上的表现给圈粉。

除了附近的居民会来观看她的演出以外,很多住得比较远的居民,也纷纷慕名前来支持她。

而在这期间,曾答应歌剧院领导30岁之前不结婚的朱逢博,也偷偷收获了属于她的爱情。

进入歌剧院发展没多久,她就邂逅了她日后的丈夫施鸿鄂。

施鸿鄂比朱逢博大3岁,是我国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他这一生也演唱过不少经典曲目,例如《松花江上》、《满江红》等等。

但相比他的个人演唱事业而言,其实施鸿鄂在教育方面取得的成就更高一些,因为他教导出了很多特别优秀的歌手,例如 戴玉强、孙秀苇、魏松 ,以及他的妻子朱逢博等等的这些著名歌唱家,都是他的学生。

1962年,施鸿鄂从国外回国没多久,就受邀进入了上海歌剧院发展。

虽说此时朱逢博已经在歌剧院发展了近两年时间,但相比朱逢博而言,她的音乐造诣和水平都有着明显的差距。

为了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和水平,朱逢博便决定虚心向他求教,两人因此有了交集。

三、

对于朱逢博找自己学音乐,施鸿鄂一开始觉得她只是一时兴起,就没有把这件事情放在心上,对于朱逢博的问题也大都一带而过。

有一次,朱逢博主动在他面前唱歌,由于唱得不好听,他转身就离开了。

两个小时过去后,他从外面回来,发现朱逢博竟然还在等他,他这才被朱逢博的诚心给打动,开始认真地教她唱歌。

在施鸿鄂手把手的认真教导下,朱逢博的音乐水平很快就有了明显提升,院里对她也越来越看重。

在上海歌剧院发展的那几年时间里,朱逢博接连参演了《红珊瑚》、《刘三姐》、《社长的女儿》、《嘉陵江怒涛》等多部歌剧,并凭借这些歌剧收获了不少粉丝。

1965年,赶上特殊时期,歌剧院的事业遇到了瓶颈,朱逢博暂时放下了歌剧院的工作,去了上海舞蹈学校工作。

在这里,她和学校的同事们一起排演了芭蕾舞剧《白毛女》,饰演的是“喜儿”一角。

凭借着独树一帜的空灵歌声,以及感人肺腑的细腻 情感 ,她演唱的片段迅速火遍了大江南北,她也因此走红了起来。

与此同时, 和施鸿鄂越走越近的朱逢博,也慢慢对自己音乐道路上的这位恩师产生了好感,奈何那时候歌剧院规定了她不能结婚,她只能把心里的这份爱意藏在心里。

她并不知道,在她慢慢喜欢上施鸿鄂的时候,其实施鸿鄂的心里也已经留下了她的身影,只不过他也羞于表达,同样没有和朱逢博透露过他的心声。

相互爱慕却相互不敢向对方诉说的他们,就这样一边向彼此靠近,一边又保持着距离,始终没有捅破隔在他们之间的那层薄纸。

直到1967年,朱逢博年满30岁那年,她和施鸿鄂之间的关系才有了突破。

四、

1967年7月26日这天,刚满30岁没多久的朱逢博,按耐不住已经30岁的激动心情,给一直陪伴在她身边的施鸿鄂写了一封信。

她在信里写道: “今晚十一时,在排练厅楼梯口等我。”

由于署名只有一个“朱”字,施鸿鄂不确定和他相约的人是谁,他心想: “会不会是她呢?”

尽管当晚电闪雷鸣,天气并不好,可施鸿鄂还是按时赴约了,来到现场后他发现,正如同他预料的一样,约他的正是朱逢博。

和我们想象中的浪漫表白,以及很多人表白前的扭扭捏捏不同,朱逢博看到施鸿鄂来了之后,她立马用命令式的语气表达出了她的爱意。

她对施鸿鄂说: “我今天约你到这里来,是为了向你明确表示,我已决定在8月1日和你结婚。”

可能是太过激动,也可能是害怕被施鸿鄂拒绝,刚说完这句话,她便直接哭了起来。

让她欣喜的是, 施鸿鄂不仅没有拒绝她,在她刚哭出声音的时候,还立马抱住了她。

施鸿鄂对她说: “我也早就喜欢上你了,只是害怕你看不上我,被你拒绝……”

表白成功后,朱逢博当晚直接兴奋地差点睡不着觉,第二天一早起来,她就忙着准备她和施鸿鄂的婚礼。

如同她表白时说的一样,经过她的紧张忙活, 表白6天后,也就是她表白时所说的8月1日这天,她和施鸿鄂幸福地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和现在人们结婚时的大操大办不同,两人结婚时,只是简单举行了一个婚礼,和彼此的亲朋好友吃了个饭,就这样生活在一起了。

婚后不久,他们两人就生下了他们的儿子,名字叫施劲。

不过,虽说有了家庭和孩子,朱逢博却没有因此放弃自己的歌唱事业,对此丈夫不仅理解她,还特别支持她。

五、

婚后和丈夫在生活中相互陪伴,在工作中相互支持和鼓励的朱逢博,把她的歌唱事业发展得特别好。

尤其是1974年到1976年这两年,被调入中国艺术团担任独唱演员的她,把事业发展到了巅峰时期。

这期间她到处跟随艺术团到国外出访演出,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欢迎和好评, 由于空灵的歌声给外国观众留下的印象太过深刻,她还因此被赞誉为“东方的夜莺”!

在这之后,朱逢博的歌唱事业一直处于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 她陆续给大众演唱了包括《美丽的心灵》、《请茶歌》、《太阳岛上》、《雁南飞》、《尼罗河畔的歌声》等1000余首经典歌曲。

除了独唱歌曲以外,她还和很多优秀的歌唱家一起合作,其中还包括了她的丈夫施鸿鄂。

在舞台上如同神仙眷侣一般的他们两人,配合得天衣无缝,每次只要听到他们夫妻二人一起合作的二重唱歌曲,观众都会羡慕他们比翼双飞、完美和谐、深情默契的爱情。

这样的生活从她30岁那年开始,一直持续到她71岁那年,随着她丈夫施鸿鄂的悄然离世才宣告了结束。

六、

随着年纪越来越大,早年身体特别好的施鸿鄂,晚年患上了很多老年人的疾病。

1999年,65岁的他还做了一个心脏搭桥手术,在这之后,他的身体状况相比之前来说变得更差。

为了调养身体,他选择了淡出歌唱的舞台,很少再出现在大众的面前。

自从丈夫的身体变差后,朱逢博为了能够照顾丈夫,以及多陪一陪心爱的这个男人,她也选择了淡出舞台。

她把重心都放在了生活上,悉心照顾着丈夫的生活起居,和丈夫过起了安享晚年的生活。

只可惜,这种温馨的生活仅仅只维持了9年时间。

2008年3月11日,,身体状况一日不如一日的施鸿鄂突发心脏病,虽说他被立马送进了医院,可最终还是没能抢救过来,就这样离开了人世,享年74岁。

痛失丈夫的这一年,朱逢博已经71岁。

由于过去的40多年时间里,她的世界一直有丈夫的陪伴,如今丈夫却突然离开了她,这就意味着以后她要一个人去生活。

因此对于丈夫的悄然离世,她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不愿接受这个事实。

深爱丈夫的她,为了让丈夫继续陪伴着她,在施鸿鄂去世后,她不顾儿子儿媳的劝阻,将丈夫的骨灰抢了过来,留在家里。

她特意在卧室里摆放了一张精美的台案,用来放丈夫的骨灰盒和照片。

每天她都会拿着鸡毛掸子来到台案前,轻轻拂去落下的灰尘,在她心里,丈夫就好像从来没有离开过她一样,一直陪在她的身边。

自从丈夫去世后,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到现在,整整14年,她一直在痴情地守候着她的丈夫。

一开始她的儿子还不理解她的做法,后来也慢慢被她的深情给感动,不仅理解了她,还特别支持她的做法。

值得一说的是,自从丈夫去世后,朱逢博虽然一直一个人生活,可她的儿子儿媳却特别孝顺。

由于她和儿子住在同一栋楼里,这么多年来,儿子儿媳几乎每天都会来问候她,看她过得好不好。

随着年纪越来越大,儿子儿媳如今还会主动帮她买好生活中要用的生活用品,而她有空的时候,也会帮儿子儿媳带一下孩子。

因此可以说,朱逢博晚年虽然没了爱人的陪伴,可能拥有如此孝顺的儿子儿媳,她的晚年生活还是过得非常不错的。

而且所有人都知道,在她的心里,其实她的爱人从来都没有离开过她。

七、

作为我国著名的歌唱家表演艺术家,朱逢博在歌唱事业方面绝对是灿烂无比的,这一点,从著名歌唱家李谷一都崇拜她上面就能看得出来。

但很多人并不知道,除了发展自己的歌唱事业以外,一生都在为歌唱事业奉献的朱逢博,还教出了不少非常优秀的学生。

其中我们特别熟悉的香港歌手林峯,他就是朱逢博的学生之一。

虽说林峯后来没有和老师朱逢博一样,往民歌音乐方向去发展,可在朱逢博身上学到的音乐技巧却足以让他一生受用。

还有演唱过《迪斯科女皇》、《黄土高坡》、《爱是变色龙》等歌曲的歌手朱枫,他也是朱逢博的学生之一。

从朱逢博教导出来的这些学生来看,他们都能在歌坛站稳脚跟,取得一定的成绩,这些都足以证明,朱逢博的歌唱水平和能力绝对是毋庸置疑的。

当然,这些都是她过去的辉煌了,自从丈夫去世后,她就彻底淡出了大众的视线。

如今85岁的她,已经成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每天除了用她特别的方式去纪念亡夫以外,她的生活过得和普通老人并没有太大的差别。

平时养养花、看看书,兴致好的时候在家里唱上几曲,就这样平静的过着她的生活。

但对于朱逢博来说,能够平静地守着丈夫的骨灰生活,过着她想要的平静日子,这就已经够了。

至于过去辉煌和灿烂的歌唱事业,随着年纪的增长,对于已经85岁的她来说,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